您的位置 >>首页>>德育之窗>>班级建设>>>>正文

班主任工作应处理好十大关系(一)

发表日期:2010/7/15 22:39:26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964位读者读过

班主任工作应处理好十大关系(一)

一、严与爱的关系。有人说班主任是严父。毋庸置疑,班主任应“严”字当头,从严管理,从严要求,决不可松垮散漫,毫无主见和魄力,关键时一定要坚持原则,决不能姑息迁就。但是,仅有严字还不够,班主任工作是以“人”为核心的工作。因此,他必须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处处以慈母般的心肠呵护、关心帮助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爱的摇篮里发育,在温暖的集体里成长,尤其是当学生出现困惑、发生困难时,更应关怀备至,体贴周到,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点拨疏导。这样严宽适度,“恩威并举”,班主任才能一呼百应,学生才能听从教诲。

二、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歌德说:“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形状完全一样的叶子,一千个人之中也很难找到两个人在思想感情上完全协调。”班主任在进行共性教育的同时,更多的应注意抓住个性教育。“应试教育”给教育带来的损失,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学生个性的泯灭。教师塑造“人”,其种种方法和手段都应围绕“个性”去发展。于漪、魏书生等优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种种方法和手段都着力于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完善,让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会学”的学习个性。如果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必将使学:生的智力开发成为一种自然,学习成为一种自觉、渴望和乐趣,就会不满足于“学会”,而追求“会学”。因此,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个性作为素质教育的立足点,把培养学生个性作为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

三、常规管理和深化改革的关系。常规管理与深化改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常规管理集德智体美劳于一体,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所在,班主任必须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准则对学生进行常规管理教育。通过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风尚,行为习惯和审美情趣。教育改革是新时期班级管理工作乃至学校:工作的主旋律,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深化教育改革需要加强常规管理,常规管理也需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创新和完善。因此,作为一个有远见、有创造意识的班主任,必须在“埋头苦干”的同时;学习一点教育理论知识,开展一点教育科学研究,只有这样,班主任工作才能更有艺术,更有成效。

四、全面发展与培养特长的关系。“合格+特长”的培养模式应是学生素质发展的方向。④也是班主任工作目标之一。就素质教育的要求而言,全面发展是其宗旨,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特长是新世纪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如果一个人的特长在教育过程中未被发现或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重要失误。可见全面发展和培养特长是统一的两个方面,它应贯穿于班主任工作的始终。教育经验和实践告诉我们,中学阶段是人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人的兴趣爱好的发掘和培养,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陈景润、李政道等科学家的成长和发展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作为中学班主任,注意在抓好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努力培养学:主的特长,就显得责无旁贷,意义重大。

五、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有些班主任上管理中,事无巨细都一个人说了算,常常是军令如山倒,只要学生服从命令听指挥。这和做法固然有可取之处,但仔细一想,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恐怕“阿斗”,“绵羊”式居多,其管理能力、创造能力得不到及时的培养,其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其主人翁意识得不到适当的体现,有违于教育的初衷。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不应该是“地主”与“长工”的关系,而是“主管”与“主人”的关系,是朋友关系。因此,要创建一个民主、和谐、凝聚力强的班集体,首先要求班主任;具备民主意识,充分依靠班干部和全班学生达成共识;在班级行为管理上与学生共商;在用想感情上与学生产生共鸣;在班级成果与荣誉上与学生共享,才能真正开创班级管理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