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技巧(二)
发表日期:2010/7/17 22:59:55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973位读者读过
班主任工作技巧(二)
(三)家访的技巧
家访是班主任为了协调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代表学校对学生家庭所进行的具有教育性质的访问。这是学校同家庭密切联系的重要途径,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家访可分一般性家访、慰问性家访、表扬性家访、沟通性家访、防微杜渐性家访、纠正不良家庭教育的家访。班主任要根据不同需要及时进行家访。在访问时要注意: 1.作好充分准备 班主任在家访之前要作好间接准备和直接准备。间接准备包括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的准备。直接准备包括:(1)明确家访的目的。家访的目的明确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家访时要确立家访的主题。或是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或是学生的行为纪律,或是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或是家长对教师的希望等等。家访中最忌的是向家长提出私人要求,这不仅有损教师形象,也不利于班主任展开工作。(2).巧选家访时机。班主任在家访时要全面考虑学生表现、学生心理、家长作息规律,以便确定出最佳家访时间。切忌在学生犯错之后采用告状式的进行家访。一方面,这可能引起家长简单粗暴地对付学生,引起师生关系的紧张对立;另一方面,也容易引起家长对教师的不满。 2.分析家访对象,确定家访策略。 学生家长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文化修养,班主任要因人而异的确定谈话策略。对教育有方、明情达理的家长,可直接切入问题进行广泛深刻的交谈;对要求子女严、期望值高的家长,谈话时要中肯祥和、语气委婉,客观地评价学生;对宠爱子女的家长,应诚恳中带刚强,表现出自己的坦率和对学生家长的尊重,增加信任程度,说明时尽量用事实做证;对将一切拜托给学校的家长,要提出要求,使其知道家庭同学校配合的重要性。 3.要让当事学生在场 让当时学生在场,有利于统一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更好的教育学生;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班主任和家长,更好的认识自己。学生在场时,班主任言词不要过激,要注意保护学生自尊心,防止家长粗暴对待学生。
(四)组织家长会的技巧
家长会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家长以集体工作方式进行的双方交换意见,互提合理化建议,寻求共同教育好学生方法的一种重要形式。家长会可分为全校性的、年级性的、班级性的三种,其中以班级家长座谈会为主。召开家长会时间可在开学后、期中考试后和学期结束前。召开家长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做好准备 准备工作要涉及以下内容:确定会议主题;构思提纲,慎重写好发言稿;收集有关资料并整理成册;应发邀请书,布置好会场。 2.讲究方式方法,力求气氛和谐 班主任对家长要持热情欢迎态度,要让家长充分发表意见;要让家长看到孩子成才的希望,严禁当众数落有缺点的学生;对家长提出的意见要中肯可行。
(五)处理偶发事件的技巧
偶发事件是在偶发情况下发生的,影响他人或集体利益,对正常秩序造成破坏和不利影响的事件。班级中、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都可能出现偶发事件。班主任对偶发事件不仅应有心理准备,而且应掌握处理偶发事件的技能。 1.偶发事件的特点 突然性。偶发事件是突然出现的,表现出不可预料和突发的特点。 不定性。偶发事件的成因往往非常复杂,难以确定。破坏性。偶发事件往往具有破坏性,给个人。集体带来消极影响。紧迫性。偶发事件出现后,为减少消极影响,在处理上要在最短时间内进行。 2.偶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降温处理法。即班主任暂时采取淡化方式“搁置”一下或是稍作处理,留待以后从容处理的方法。变退为进法。即班主任在遇到突发问题且发生“暂时遗忘”时主动巧妙地把问题交给学生思考,自己争取时间来考虑对策,最后再综合大家的意见来的得出结论。 移花接木法。即班主任利用学生身上的某个“闪光点”,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巧妙地把偶发事件的处理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去。幽默化解法。即班主任对有些偶发事件所产生的尴尬局面,不适合立即解决,而且用幽默的办法来化解矛盾。 3.偶发事件处理的注意事项在处理偶发事件时,班主任要注意及时平息防止事态扩大;调查研究事实真相;正确处理尽量挽回影响;协调善后巩固处理效果。热爱是当好班主任的根本前提,讲究工作技巧是当好班主任的重要手段。只有热爱与工作技巧巧妙结合,才能得到学生及其家长的信赖与尊重,才能使工作做得更出色,才能成为优秀的班主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