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一)
发表日期:2010/7/20 22:17:47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939位读者读过
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育理念的更新,素质教育的普遍开展,对教师的素质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当班主任,一个班主任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去做,这是班主任老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我认为一个较好的班主任,应该做到“一二三四五六”,即制定一份可行的计划,调动两个积极性,开好三类会议,处理好四种关系,做好五项日常工作,注意六个事项。
一、制定一份可行的计划
做任何工作都应有计划,以明确目的,避免肓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班主任工作也不例外。班主任工作计划有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两类。长期计划是指该班学生从进校到毕业,完成整个学段学业的全期工作设想;短期计划则包括学期工作计划和短期工作安排。
班级工作计划的第一个内容就是要确定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能使个人和集体着力追求,为之奋斗,具有极大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一个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对群体心理有制约力和凝集力,它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班级工作目标一般分团体目标和个人目标两种。首先,班主任应根据学校培养人才素质的各种标准和要求,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班级各方面的基本目标,来确定团体目标,使班级工作具有明确指向。然后在团体目标的统率下,班主任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水平与个性特点,把班级团体目标化解为每个团体成员的个人目标,帮助学生确定个人行为的目标指向,并在日常管理中不断地进行指导、调整,使之与团体目标整合一致和指向一律。奋斗目标要以建立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班集体,培养“求实、勤奋、团结、友爱”的班风为中心,根据各个时期的不同要求和各班的具体实际来确定。目标的确定过程,既是一个教育学生的过程,又是组织班集体的动员过程。马卡连柯曾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确定了奋斗目标,就要有确保实现目标的措施,这也是班级工作计划的重要内容。我在后面要说到的问题,可以说基本上是属于这方面的问题。这里首先应提到的是班主任在确定奋斗目标的同时,要制定一些合理的班级规章制度。班级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过程,实质上是将国家和社会规范转化为班级规范并内化为学生心理尺度的过程,这些制度一方面为科学和公正地考核、奖惩学生行为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为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心理动力提供手段。
二、调动两个积极性
一是要调动班主任自身的积极性。班主任自身的积极性源发于对班主任工作的热爱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只有热爱班主任工作,认识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才会全身心投入地去做好这项工作。这要有赖于班主任老师不断进行自身的师德修养。二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班集体的主要成员是学生,作为现代化的学生,必须具有自治自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班级组织是社会组织的雏形,让学生在班级群体生活中进行着社会角色的学习和锻炼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管理好班级的有效方法。班主任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这种自我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诸如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度、实行值周班长制度、实行班级活动主持人制度、实行见习班主任制度,等等。这些都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力措施。
三、开好三类会议
班主任必须主持或指导开好三个会,即班干部会、主题班会、学生家长会。
经过学生民主选举或选拔出来的班干部是班集体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班级活动的核心力量,班主任应该对他们倍加爱护和着力培养,除了平时的个别指导外,开好班干部会是加强班级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班干部会的主要内容通常是三个:①组织干部学习,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②总结前段工作。对前段成绩,班主任要借机对班干部进行鼓励;对前段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要主动承担责任,引导干部认识。③商讨下段工作。这里要突出班主任的指导性作用。干部会的召开还必须注意:一是要定期,二是要及时。班会是一个班的全体会议,它不同于思想品德课和团队活动,它是侧重解决班级学生思想实际、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主题班会是其中的一种形式。班会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每月召开1-2次为宜。开好主题班会应该注意:①主题班会是针对班级中比较重大的事件,或意义比较深刻的问题而举办的,它必须有“主题”。如:有个时期社会上流传着一种“没有文化也能当经理”、“没有文化同样挣大钱”的说法,“过去是老子英雄儿好汉,当今是父亲有钱儿好样。”有的学生厌恶学习,攀比消费。班主任可针对这种现象举行“科学家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②主题班会要去掉“清帐会”的老一套,应不断创新,形式多样,如:讨论式、畅谈式、讲座式、演讲式、竞赛式等等,开出自己的特色。③防止教师“一言堂”,要体现学生是小主人的特色,议题应由班委提出决定,尽量让班长主持。④主题班会要富有时代感。
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是学校实施教书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举措,如何开好家长会,是作为家长会召集人和主持人的班主任应认真考虑的问题。我认为家长会要摆脱事务性的俗套,把它开成具有一定质量的研讨会。这就要求:①会议要有明确具体的目的。除了研讨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般性目的外,还必须根据某一个班某一个时期某一些情况来确定某一次家长会的某一个具体的目的,不应该只把向家长通报学生情况作为家长会的唯一目的,更不能开成学生们所说的“告状会”。②会议参加者要有广泛的代表性。参加家长会的成员不仅是家长,还应有科任老师、有关领导、学生代表,如果有必要,还可以邀请有关学生所在街道的居委会干部或所在村的村干部参加。③会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准备工作主要由班主任来做,它包括:确定研讨专题;准备学生情况汇总材料;准备一份高质量的发言稿(一般应具有“三性”:总结性、前瞻性、启发性)。④会中要有集思广益的民主气氛。首先是要善于启发引导,其次是要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第三是要善于归纳总结。⑤会后要有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