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教学研究>>>>正文

校本课程【剪出美丽】

发表日期:2014/10/9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陶开超 有989位读者读过

基本信息

学校名称

 江宁区江宁初级中学

课程名称

 剪出美丽

项目负责人信息

姓 名

学 科

职称

联系电话

 马跃平

 美术

  小高

 13390910588

课程领域

□人文类,□科学类,√体艺类,□其他类

 

 

 

 

课程目标

(包括学情分析、课程资源情况分析)

 我们之所以选择剪纸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内容,是出于以下几点的考虑:

1、剪纸是我国一种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奇葩,是最具群众性的、大众艺术形式之一,与民族民俗的关系密切。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剪纸是当地乡民的一种风俗。乡民逢年过节或喜庆活动,都要在墙上和窗前贴上纸花,或大红“喜”、“福”等。中学生都十分喜爱剪纸,加上剪纸工具简单,材料易找,为此剪纸成为学生们感兴趣的活动。

2、剪纸是一项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具有单纯、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风格和夸张变形、大胆的构图、简练生动的艺术造型特点。学习剪纸不仅能锻炼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

3、学校开展了“剪纸兴趣小组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形成了一定的剪纸氛围,剪纸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家长的认同。

4、学校在初级阶段开展的剪纸兴趣小组活动,发现一些问题。首先,“兴趣小组活动”侧重于学生模仿操作,少创作性作品,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如何进一步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成了我们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其次,兴趣小组活动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教学安排缺乏整体的计划,活动比较随意。学生不能有效地展开学习,获得完整的知识与技能,不能得到比较完满的情感熏陶。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剪纸活动进行教学内容的系统编排。再次,兴趣小组活动作为一种课外活动,组织形式上的松散,也难以得到课时上的充分保证。中学剪纸活动课程的开发,纠正了剪纸活动在这方面的不足。 

 

课程内容

(内容突出纲要,突出重点)

 我们将传统民间剪纸与中学美术教育进行了整合,在中学美术教育的价值目标下追求民间剪纸艺术的精髓,吸收和借鉴民间剪纸的语言风格、造型手法和表现技法等的基础上融入学校美术教育的方法和价值目标,拓宽剪纸活动内容体系。通过对民间剪纸艺术特点,学生认知接受能力和课程本身严密的体系以及教育的价值等分析,我们对剪纸活动内容进行了系统编排,反复实验研究,在多次筛选与修改,逐步完善,最终设计了剪纸活动课程内容框架体系,即“三维一体”框架体系。“三维”指剪纸的主题性层面、剪纸知识技能层面、学生自身发展层次;“一体”指剪纸活动课程教学的指导纲要。在这个框架体系指导下,我们设计了不同阶段的剪纸活动内容体系,让学生亲近自然、体验生活、认识自我、了解周围世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课程实施方案

 

(包括教学安排、课时安排等)

我们开发剪纸活动课程需要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临摹期:重技能,轻知识;第二阶段为萌芽期:从临摹转向创作,主要分根据剪纸艺术本身的层次性以及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可设立剪纸初级班和高级班。初级班要求能掌握剪纸艺术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法,能够“临作”。高级班则在此基础上,能够“创作”;第三阶段为成长期:既重视剪纸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意识。我们进行了研究,进一步发展剪纸校本课程。

初一年级在美术教学中穿插剪纸课—临摹期  、

初二年级美术课以剪纸为主—萌芽期

美术社团,每两周一次---成长期

 

课程评价

 

(过程性和终端性评价)

 评价是剪纸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学校验证剪纸活动课程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及教育价值;教师掌握剪纸活动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实现情况,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学生在及时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认识自我,促进学习。在这一阶段的评价中,我们对剪纸刻的线条、剪纸纹样的运用、画面构图的合理、学生的创意等根据不同的活动要求进行有侧重的评价,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创造能力,同时兼顾学生剪纸的基本功的实践操作。对学生剪纸作品评价,不仅要求教师重视课堂展评、作业批改而且积极创设条件,加强课外展评和比赛。如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开设一个剪纸长廊,定期在校园橱窗里登出学生的优秀的剪纸作品;在走廊上悬挂学生的剪纸作品,使校园里的一面面的墙壁“说话”。每学年我们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剪纸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剪纸文化宣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剪纸交流、展示的舞台。这么一来,即显示学生的剪纸才能,给学生作品进行肯定的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对剪纸学习产生更浓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体验成果的快乐。

 

课程反思

(总结得失,提出措施)

一、剪纸作为校本课程纳入我校教学范畴已有两年了。两年来通过自编教材,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又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渐渐摸索出适合中学生喜欢的教学内容--剪纸美丽。

二、在教学上为了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我首先是通过欣赏一些本校学生剪刻的漂亮的剪纸艺术作品,讲一些最基本的剪纸艺术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分辨:单色剪纸、套色剪纸、剪纸配画、套色剪纸配画的一些不同之处。并让学生们剪一剪,做一做,来提高他们的兴趣。

三、要求同学们设计制作一张剪纸作业,老师要从中引导并归纳小结,使学生们有比较清晰的剪纸概念。最后是要求学生们自己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创作一张剪纸作品,来做为这个学期的期末作业。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同学们的剪纸兴趣,才能达到这个学期的教学目的,才能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由于学生学习了的剪制方法,使学生对剪纸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简单剪法的尝试,教学内容以旧代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前面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作品制作的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事物,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剪纸艺术的兴趣和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体验中国民间文化的设计与创作,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当学生完成一幅剪纸的设计、制作后,教师在教学过程的最后组织评价环节中展示学生的作品,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并提示学生如何评价欣赏剪纸作品(从剪刻、套色、配画三方面考虑),这时让学生自评和学生之间互评,谈一谈设计思路,要表现什么主题,谁的作品设计新颖,哪些作品设计的有欠缺和不足等,使学生相互交流,这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评价过程中,取长补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有很大的好处。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品尝到成功的体验和乐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显著,充分发挥了剪纸教学特有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剪纸艺术的兴趣,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到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价值。同时弘扬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并进行教育。

 

材料

准备

1.  课时计划

2. 教材或教案(也可为多媒体课件,网络教材);

3.  典型课堂教学实录或现场照片;

4.  学生名单;

5. 学生作业及评价反馈信息;

 6. 其他。。

以上材料随申报表一同报送,网络课程提供网站连接点或将网站下载报送。

课程开发成员情况(5名以内)

 

姓 名

学科

职称

联系电话

 

1

马跃平

美术

小高

13390910588

 

2

 

美术

中二

18651673672

 

 

 

 

 

 

 

 

 

剪出美丽”课程已经逐步形成体系,学生的作品几乎展现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深受同学的欢迎,并且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