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德育之窗>>德育工作>>>>正文

落实主题班会课程建设 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

发表日期:2015/11/8 13:06:33 出处:本站 作者:王斌 有1372位读者读过

落实主题班会课程建设  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

传统的主题班会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以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开展活动,对学生的教育缺乏连贯性、系统性,教育效果短暂。为充分体现德育目标自主化,内容生活化、系统化,方式活动化,主题班会课程化,更要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切实解决好当前中学生存在的自我、自骄、意志力薄弱、难以与人合作、与人沟通困难、学习目标困惑、价值取向混乱等问题。进而构建我校主题班会课程化机制,从学习、素质品质、合作交往三条主线出发,分阶段、分主题、有侧重地落实主题教育。下面将我校“主题班会课程化”做如下三方面汇报:

一  课程规划

1.成立领导小组,规划顶层设计

根据区教育局德育研究室相关要求和文件精神,我校于2014年成立 “主题班会课程化”领导小组。以校长朱乾坤为组长,以校长室、德育处、班主任为主要成员,完成我校主题班会课程化顶层设计。

2.编写校本教材《“青春之礼”主题班会课程化实施方案》

根据“八礼四仪”规范要求和我校为初中学校的特点,顶层设计中确定课程名称为“青春之礼”,并着手完成了校本教材《“青春之礼”主题班会课程化实施方案》的编写;其内容包括:主题班会课程化方案、各年级主题班会安排、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八礼四仪、江宁初级中学“十好”、“十无”、“校园七走”标准、故事、案例集锦、班会案例等8项。教材设计中,我们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校外与校内相结合,并且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

3.确定各年级主题班会课程月主题

为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思想,结合我校德育工作的要求,我们通过研究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思想状况,教材中明确了各年级主题班会课月主题课程。

 

初一年级

第一学月

第二学月

第三学月

第四学月

第五学月

养成之礼

团结之礼

乐学之礼

美德之礼

关爱之礼

第六学月

第七学月

第八学月

第九学月

第十学月

规范之礼

安全之礼

沟通之礼

宽容之礼

诚信之礼

 

初二年级

第一学月

第二学月

第三学月

第四学月

第五学月

网络之礼

交友之礼

挫折之礼

感恩之礼

诚信之礼

第六学月

第七学月

第八学月

第九学月

第十学月

规范之礼

齐学之礼

偶像之礼

自尊之礼

关爱之礼

 

初三年级

第一学月

第二学月

第三学月

第四学月

第五学月

规范之礼

搏学之礼

自勉之礼

感恩之礼

放松之礼

第六学月

第七学月

第八学月

第九学月

第十学月

规划之礼

竞争之礼

安全之礼

自信之礼

毕业典礼

各年级课程中,有共性的主题课程,如:规范之礼、安全之礼;有适合各年级学生特点的主题课程,如:初一新生的养成之礼,初二两极分化阶段的交友之礼、偶像之礼,初三冲刺中考的竞争之礼、自信之礼;也有按年级层层递进的课程,如:初一的乐学之礼,初二的齐学之礼,初三的搏学之礼。

二  课程实施

坚持 “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具有社会公信力人才”的教育理念,以“社会公信力”的具体内涵“信、知、行”作为初中阶段德育工作中的主要内容,以“体验式”作为主题班会的主要模式,遵循“远处着想、大处着眼、细处入手、系列统一”的原则,落实我校主题班会课程化工作。

(一) 统一实施要求:

1.依照各个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主题班会以模块的形式进行主题教育,将主题班会工作细化到每个学年、每个学期、每个学月,统筹安排三年的主题内容。

2.各主题班会应做到系列目标明确,化繁为简,层次清晰,易于操作,实效性强。各班会要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特点,有侧重点的选择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时段有效开展。

3.“参考主题”为各模块的主题班会的参考内容,各班主任可参照此主题进行,也可在主题规定范围内自主、灵活修改,但每学年需完成本年级的10个主题。

4.同一主题、同一年级的班主任课前应加强联系,互相探讨,实现资源共享;课后及时进行反思,总结经验,争取把主题班会课上得更加完美,实现教育目的的最佳效果。

(二)规范实施过程:

1.逐年级分阶段实施每学年的10个主题课程,三年完成校本教材30个主题的课程,班主任利用周一下午班会课时间自主完成,过程性材料记录在班主任工作手册中。

2.主题班会展示活动。开学初统一部署,统一要求。德育带头人、骨干班主任、青年班主任每学年对全校开设两次主题班会,其余班主任需开设一节,德育处协调开设时间及主题。

3.上、下学年各举行一次主题班会赛课大赛。上学期各年级组推荐1—2名骨干班主任,对照校本教材中主题月主题,进行主题班会课赛课;下学期各年级组推荐1—2名青年班主任,对照校本教材中主题月主题,进行主题班会课赛课;以此增进班主任之间的交流,提高各班主任上主题班会课的水平,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4.德育处利用班主任例会、专题培训等时间,对各班主任开设的主题班会课进行研讨交流、总结评价;并且对主题班会时间、主题班会硬件条件、各月的主题是否合适、以及学校主题班会课程等进行评价、交流,促使课程更加完善。

三  课程评价

1.班会实现主题化。根据主题班会课程要求,制定出每一个学月主题明确的课程,改变了以往班会主题不突出,不集中,不鲜明,随意、杂乱的状态。

2.班会主题实现序列化、模块化。在班会主题集中的情况下,又追求主题的序列化和模块化,达到主题深度难度循序渐进,从初一到初三,整个系列主题由浅到深,有梯度,有深度,有难度,同时也避免了不同年级主题的重叠交叉。

3.实施案例教学,避免空洞说教。精选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达到警示学生,震撼灵魂,启迪思维的作用。案例教学,不枯燥,不说教,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生动有趣,具有极强的教育效果。

4.班会主题的课程化。主题班会做为一种课程,在课表中固定下来,实现了班会教育的“三固定” ,即固定教育时间、固定班会教材、固定教育形式。把班会资源整合成一种课程,实现班会的课程化,这不但是班会的科学升级,而且使班会教学更有序、更科学。班主任在执行时就必须遵循课堂教学规范,有教案设计、学情掌握,有教学重点、难点,更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5.班会课程教材的系列化。编写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班会教材,从初一到初三,实现了班会课程的梯次系列开发,进而也实现了对学生的系统教育。

6.精选班会材料,编写实效的班会学案。教师根据班会校本教材,撰写符合自己班级实际的班会学案、教案和课件,这样使得班会教育更具有针对性,进而也提高了教育的效果。

后期我校将继续创新思路,拓展渠道,不断完善我校主题班会课程;通过主题班会课程这一形式,让班主任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研究、探索、创新,达到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探索方法、锻炼队伍的目的,进一步促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逐渐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特色,新亮点,进而内化成一种学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