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正文

用“新”教学 做“实”文章 从“严”规范 争“星”育人

发表日期:2010/9/1 18:40:29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275位读者读过

江宁区2010.8教学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用“新”教学 做“实”文章 从“严”规范争“星”育人
江宁初级中学
       09—10年度已经过去,回望一年来我校教学工作,我们的总体感觉是:战战兢兢不懈怠,忙忙碌碌不轻松,认认真真不放松,追追赶赶不让步。我们的主要理念是: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在管理中规范,在活动中提炼。我们的具体措施是:体现一个“新”字,落到一个“实“字,突出一个“严”字,争当一个“星”字。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战战兢兢不懈怠,“学”中起步,体现一个“新”字。
2008、2009年我校的中考成绩较往年有了较大的滑坡,全校教师为之震惊,学校行政一班人,倍感压力巨大,江苏省“两部两厅”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文件又以“五严” 为明确要求。过去我们采取早晚补课,加重学生负担、强行灌输、增加应试练习的做法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考试成绩,但这些做法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压迫之上的,学生处于被动、屈从的地位,无法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反思教学理念,反思教学方法,反思教学常规,反思教学研究,最后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学”中起步,坚决走课改之路,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用新的方法引领学习行为。
我校提出“近学陆郎,远学秣陵”的口号。学习陆郎是学习该校教师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习秣陵是学习他们打造高效课堂的勇气和智慧。我校选择初一年级参加了高效课堂实验,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先后组织初一全体教师和部分初二、初三教师四赴秣陵初中,三赴竹山中学参观考察学习,交流研讨。10月21日又特邀秣陵中学三位老师来校,分别为文、理科老师上了两节精彩的示范课。本学期,我们先后邀请了国家级竞赛一等奖获得者、竹山中学的刘晨老师为全校教师作了“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专题讲座、江宁教师进修学校的解国祥老师作了“新课改下的有效教学”报告,5月19日下午,我们又诚邀江宁教研室数学教研员陈冬老师率领初中数学中心组成员到我校调研指导,和数学组全体成员进行了热情的互动交流。常态化的高效课堂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本学年,我们立足课堂、力求有效、力争高效,做好“四变”文章。1、变课堂”为“学堂”,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生推到学习主体的地位上,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主动探究的愿望。2、变“主演”为“导演”,作为教师应把自身定位在播种者,唤醒者,鼓舞者的角色。播种创新的种子,唤醒创新的潜能,鼓舞创新的志向。3、变“被动”为“主动”,为学生创造体验的机会。4、变“乏味”为“趣味”,为学生引燃学习的兴趣。只有充满活力的课堂才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感受到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新的教学理念将引领新的教学行为。

 
二、忙忙碌碌不轻松,“做”中改进,落到一个“实”字。
我校教师摒弃过去的一讲到底,满堂“灌”,一练到底,满堂“练”,一问到底,满堂“问”的传统教学模式。改革,在艰难中推进,困惑也不断的涌现:学生的预习不能深入到位、小组的合作帮扶不奏效、学生上黑板展示耗时多,讲解不得要领、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当堂课的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等。但我们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难题即课题,总有破解之术”,为此学校成立了课改沙龙,每周由行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开设一节示范课,同备课组教师每周听一节组内观摩课,并请专家和教研员来校听课指导。通过外出观摩、典型引路,组内帮扶,专家指点迷津等活动,一个个破解困惑的金点子应运而生,我们从“导学案”的精心编制和有效使用上找到了突破口,从合作小组的培训和评价上找到了切人点。从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使用中找到了整合点。如课堂上如何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呢?我们是这样做的:①抓住“优等生”――学习的“领头羊”,他们是班级的精英,他们的学习,教师要“放”,要给他们自由消化的时空。针对他们的指导突出四个特征:讲思路、重迁移、多归纳、严要求。讲思路,展示思维的过程,提高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重迁移,立足于一题多练、一题多变,提高学生以点串线、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能力,拓展学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多归纳,由问题的解决到方法的掌握,再到规律的掌握。严要求,教师特别注意解题规范性的指导,重视解题过程的书写,增加得分点。数理化老师可为他们布置每日一题,及时面批辅导。也可把他们的作品在班级展示。②稳住“后进生”――弱势的群体。教育是“爱”的教育,对特别的学生应给予特别的“爱”,用“爱”去感化,用“帮”去转化,用人格魅力去升华;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教师要“扶”。采取低起点,做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提问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表扬奖励优先;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对待后进生不歧视,③拽住“中等生”――优生的后备军,拉一拉,跳一跳,促转化;这部分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太牢固,解题时常丢三拉四。因此,力求解题严密、细心。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引”,教师要对症下药。本学年,我校参加课改实验的教师每人外出参观学习三次以上,人人都开设汇报课,个个都参加校优质课竞赛。新课改实验中,我们修订了实验课的好课标准。我们倡导我们的课改课应是有意义的扎实课,有效率的充实课,有生成性的丰实课,是常态下的原生态课,是有待完善的真实课。
三、认认真真不放松,“管”中规范,突出一个“严”字
落实教学“六认真”是搞好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础。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功在课前,力在课堂,辅在课后”,我校的六认真检查由过去的开学前、期中、期末三次检查改成月检查,每次检查都下发检查通报,表扬先进,鞭策落后,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并在此基础上不定期进行抽查,不打招呼、不讲情面,发现问题,及时同相关人员谈话,限期改正,并通过学情调查等方式,了解教师情况。在六认真中,我校尤其重视听课环节,黄金宝校长每周一上午随堂听课2—3节,本学期听课达51节,戴家宽副校长本学期听课达40余节,其他行政听课都达30多节,教务处每周公布教师听课时间、节数,教师间相互听课研讨已蔚然成风。我校初三年级组教师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景下,较好地做到了“精选习题、有发必收、有收必批、精批面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通过自主学习、同伴互助、骨干引领,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磨练,事业心、进取心得到加强,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也得到提升。同时我们搭建展示舞台,张扬教师风采,有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上学期,片优质课赛场上,一改上年度我校无一人获奖出线的赛课低谷,有七人获江宁片一等奖,五人获得二等奖。本学期,在江宁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说课竞赛中,我校有十一名教师获片一等奖,出线江宁区参赛中三名教师获得一等奖,八人获二等奖。
四、追追赶赶不让步,“动”中提升,争当一个“星”字。
本学年我校党、政、工、团发出“讲理论,比干劲,讲大局,比贡献,讲团结,比进步”倡议,开展争当“四星”活动:即工作时间不满5年的青年教师争当“希望之星”,中层干部、行政后勤人员和班主任争当“服务之星”,教师师德要体现“四个一”: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热情接待每一位家长,努力做好每一件工作,争当“师德之星”。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质,在课改科研中建功立业,争当“课改之星”。
教学亮点:
一、教师“变”了
(1)教师精气“神”了
只求奉献,少讲待遇,把教育当成“职业”和“事业”来做的人多了。我们很欣慰地看到俩个“怪”现象:一是每天早上7:20前,几乎所有的行政、班主任已自觉地来到学校,自发地走进教室,维护学习的秩序,指导早到校学生的学习。二是每天午休和课间,办公室里围满了要帮扶的学生或要谈心教育的学生。
“责任”、“敬业”、“奉献”、“进取”、“和谐”、“发展”,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正被绝大数教师接受,相信随着我们对教育的追求达到一心一意时,灵魂将不再流浪,思想将不再浮躁,精神将不再漂泊,行动将不再迟疑!
(2)教学模式“变”了
我校教师摒弃过去的一讲到底,满堂“灌”,一练到底,满堂“练”,一问到底,满堂“问”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立足课堂,与时俱进创新课堂模式: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自学)→合作学习(互学)→教师导学(导学)→反馈验学(验学),欣慰的是一些年轻教师的课改课堂已飘溢着“问题”和“思想”,浸润着“智慧”和“理性”,呈现出“和谐”和“快乐”。
(3)教学评价“会”了
新课改的同时必须进行评价的改革,我校教师在评价方式改革上又迈出了一步,由评教师为主变为评学生为主,采用了:1、激励性语言评价。2、肢体语言评价。3、书面语言评价。评价不再是孤立于教育之外对学生品头论足的一种手段,而成为推动学生前进的动力。
二、学生“活”了
初一年级参加课改实验后,我们的学生充满了自信:我的课堂我做主!课堂大舞台,人人展精彩!同学们自觉完成导学案,无私地帮扶本组学生,抢着上黑板展示,敢于和老师、同学争辩。墙壁周围到处是他们的誓言和作品,学校开展的《爱国歌曲大比拼》、《一二九演讲比赛》、《元旦新年献歌》等比赛中,初一学生沉着干炼,自信展示,超过初二、初三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夺走大赛的金奖和银奖,他们的生活因充实而快乐,课堂因展示而精彩!
三、效益“显”了
上学期末我校有2名教师获区优质课一等奖,5名教师获区二等奖。承办了区物理、英语学科基于“案例”研究与实践的现场会。本学期,在江宁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说课竞赛中,我校有三名教师获区一等奖,八人获区二等奖。在南京市教师基本功竞赛中,我校初一数学备课组获区团体均分第一名,初二政治备课组获区第二名,初三备课组获区团体第五名。本学期期末考试,我校各年级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大缩小了与区第一方阵学校的距离。
反思不足:
(1)课改课堂模式化,不够灵活。
(2)导学案习题化,“导”的设计不够。
(3)“五严”背景下,学生负担仍较重,学生既要完成导学案,又要做课本上习题、补充习题和评价手册上的作业,学生学的很辛苦。
(4)课时紧张,课堂 “放”开容易 “收” 很难,教学任务很难当堂完成。
(5)学生的注意力容易流失,一些学生似听非听,似懂非懂,学习不求甚解。
(6)学校对教研组、备课组的管理不够到位,少数教师的教学研究的意识不强。
(7)教师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改进措施:
一、严格执行“五严”规定,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二、聚焦常态教学,着眼有效高效
1、加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掌握新课改的方法与策略。
2、反思教学无效或低效的原因,
3、做好“四精四必” 工作。
三、立足校本教研,改进教学行为
  强化集体备课,抓好异构同课的观摩比较,做好教学沙龙研讨。
四、加强队伍建设,打造学科团队
五、关注学生发展,倾力学法研究,在实践中提炼自己的教学智慧。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让我们以“务实创新求发展”的姿态,以“敢立潮头显本色”的决心,顽强拼搏,默默工作,以自己辉煌的业绩,践行着把最好的教育献给学生的理想。
以上的总结只是谈了我们的一些做法和肤浅的认识、感悟,不够深刻与全面。恳请在座的各位教育专家的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20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