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教学研究>>教研实录>>>>正文

不用扬鞭自奋蹄,奋起直追趁势起

发表日期:2009/11/1 17:06:37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002位读者读过

不用扬鞭自奋蹄,奋起直追趁势起

----教务处双月小结

    本学期,江宁初级中学加入了区高效课堂实验学校的行列,两个月来,我们精心谋划,虚心学习,潜心探究,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一、“学”中起步

本学期,我校提出“近学陆郎,远学秣陵”的口号。学习陆郎是学习教师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习秣陵是学习他们打造高效课堂的勇气和智慧。我校选择初一年级参加了高效课堂实验,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先后组织初一全体教师和部分初二、初三教师四赴秣陵初中,三赴竹山中学参观考察学习,交流研讨。10月21日又特邀秣陵中学三位领导和老师来校,分别为文、理科老师上了两节精彩的示范课和一节《打造高效课堂》的专题培训课,学生的成功、教师的成长、学校的发展,让大多数老师由感动到震撼。

二、“做”中改进

摒弃原有的教学模式,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在艰难中推进,困惑也不断的涌现:学生的预习不能深入到位、小组的合作帮扶不奏效、学生上黑板展示耗时多,讲解不得要领、优生吃不饱、当堂课的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等。但我们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难题即课题,总有破解之术”,为此学校成立了课改沙龙,每周由行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开设一节示范课,同备课组教师每周听一节组内观摩课,并请专家和教研员来校听课指导。通过外出观摩、典型引路,组内帮扶,专家指点迷津等活动,教师的智慧在碰撞,创新的火花被点燃,改革的热情被激发,一个个破解困惑的金点子应运而生,我们从“导学案”的精心编制和有效使用上找到了突破口,从合作小组的培训和评价上找到了切人点。“导”好的关键是:学习的目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的规律和学习的评价,着重解决:学什么?如何学?为什么?怎样学得更好?学得怎么样?“学”好的要领是愿学、易学、会学。于是,教师立足课堂,与时俱进地创新课堂模式,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还给学生,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过程还给学生。打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求知,在“探究”中创新。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学习规律,在互动中寻找方法,在探究中理清思路,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高能力。一个个难题便迎刃而解。

(三)、“动”中提升

本学期,我校参加课改实验年级的教师每人都外出参观学习三次以上,人人都开设两节汇报课,个个都参加校优质课的竞赛。如今的课改课堂座位围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效果好起来了;如今的教师也初步体验到了成功,分享了快乐,收获了成长。

成绩与亮点:

在本学期江宁片优质高效课赛场上,我校教师有了精彩展示:有五人获江宁片第一名,二人获得第二名,共有七人冲关出线,将代表江宁片参加区优质课的竞赛,一洗去年无一人出线区参赛的悲伤。如今的学校也充满生机,初一高效课堂模式正在形成,在区教研室组织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和教学管理特色”展板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在江宁区中小学美术书法大赛中,我校一名学生获得一等奖,另有三名学生分别获得二、三等奖。

不足与问题:

1、初一教师制定的导学案质量不够高

2、班主任对学习小组的培训和评价做的不好

3、初二、初三部分教师课堂上’教”的过多

4、部分教师参加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的积极性不高,成效不大

5、少数教师课务有迟到早走现象

也许,我们的脚步太匆匆,也许,我们的尝试无尽头,也许,我们的改革问题还很多,但“不用扬鞭自奋蹄”,我们一定要加强考核,勤于指导,深入班级、备课组视导,采用“候课”制,切实打造我校的高效课堂。2009、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