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校本研修>>>>正文

[校本研修]做一名心无旁骛、责无旁贷的教师——朱局报告摘编

发表日期:2011/9/21 8:21:20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575位读者读过

 

做一名心无旁骛、责无旁贷的教师

——《朱慧局长在2011年教育系统暑期干部培训会上的讲话》摘编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五年前,教育局曾把“发展、质量、安全”确定为学校工作的主题。今年重新提出,有着不一样的要求和内涵。

一、发展名师。

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没有教师的高地,就没有教育的高地;没有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教育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强力后劲!在名师队伍的打造上,我们要集思广益,众志成城,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打造名师、发展名师、成就名师。

第一,机制激励。近期,区教育局将研究出台激励教师成长的方案,拟对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专业称号的教师子女在本区内入园、入学等方面实行优先、优惠政策;在职务评聘、职级晋升时,对他们给予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学校没有指标的,局里将负责调剂指标。如果说,连这些问题都得不到解决,那是对名师的极大伤害,那岂不是教育的尴尬?因此,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形成“一人当名师,子女得实惠,全家都光荣”的导向,这也是对在名师发展过程中家人给予支持与付出的最好回报;就是要让从教者敬业、让敬业者乐业;就是要在教师群体中形成“比、学、赶、超”的成长局面;就是要让这些名师更有尊严,更有影响力。

在荣誉评选、职务评聘、职级晋升上理应人人平等。在坚持标准上,不允许走样、搞特殊。任何人都不能既要照顾,又要待遇。我们就是要形成“谁发展得快,谁就优先”的导向!坚决打破论资排辈的陋习,坚持以水平能力论优劣,以专业发展论英雄。只有这样,江宁才能成为教育的高地,才能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二,高端引领。教师的水平关键在于教育理念、学科造诣与教育艺术。而这三者如果只靠教师自己学习、总结和提升,势必要走漫长的历程,甚至会走弯路。寻求名师、大师的指引,融入名校体验,前往境外学习,无疑是一条捷径。从这几年来看,我们曾选派骨干教师去名校挂职学习、去境外参与培训;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和学者来我区讲学,如此的高端引领,为我们相当一批立志发展的教师引来了“源头活水”。现在,我们也可以看出,凡是注重高端引领的学校,教师发展的速度与程度都令人惊异。

第三,课堂磨砺。名师都是从课堂走出来的。离开课堂是成就不了名师的。对于教师成长而言,课堂是一片营养丰富的土壤。它要求教师根据学生驾驭教材、设计教案、生成智慧、提升艺术。

我们教师对课堂要心存敬畏之情,因为课堂时间的流逝是以学生生命为代价的。我们的课堂应该少一些对浮华的追逐,多一些对教师内功的膜拜;我们的课堂研讨应该少一些浮光掠影式的繁忙,多一些真实有效的研究。我们要积极地提升教学研究的品质。为搞而搞,为形式而搞,还不如不搞。赛课要有质量,赛课就要赛出教师真实的水平和真正的素养,要形成“风采呈现赛场,功夫练在平时”的导向,要通过赛课促使教师在常态课中砥砺自己,实现“在战斗中学会战斗”。

我们的教学研讨重点要放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学法上。有些课堂,传授的知识不到位,教学的方法不到位,甚至出现教师的知识性错误,其状况出人意料。我们有些教师将教学参考书奉若神明,离了教学参考书就不知道课该怎么上了,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教师的教学首先是对教材的透彻理解与灵活运用,要让教材成为学生知识生长和形成的有效载体和背景支撑。对教材的理解是教师驾驭课堂的基点,不理解教材,何谈教学?现在,很多学校都在运用导学案来教学,这本是好事。可是,令人担忧的是在有些课堂上,导学案成为了师生对答案的习题纸了。

第四,教育科研。务实地看,基层教育科研应该坚持学校品位的提升,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师素质的提升。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师要发展,必须通过教育科研来丰厚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底蕴,提升自己的学习力、思考力和发展力。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就是强调“研”对于教师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师要注重阅读汲取,提升学术涵养。善学才能善研。研究总是先从学习开始,并一直与学习相伴。教师具有专业性特质。所以,教师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同时,应当作为一个“学习者”而存在。阅读是一种优雅的姿态。学习的人,目光会更加慈祥,内心会更加坦然,思想会更加深刻,情感会更加丰富,气质会更加高雅,生活会更加有味。教师要多读书,丰富理论底蕴,积淀功力。要读出做教师的“智慧”,读出教育的艺术,读懂科研的方法。

教师要注重资料积累,丰富科研理论。要学会搜集研究、筛选信息,学会情报综述。外出学习培训,多动笔,写心得。平时,注重自我反思,并记录自我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路。信息丰富了,消化吸收了,就会内化成自己的“理论”。

教师要注重发现问题,开展真实研究。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的冲动;没有研究的冲动,就不会有行动,更不会有解决问题后的激动。苏霍姆林斯基提倡教师要把“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作为科学研究的过程”,只有这样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才能得以体现。教师应做有心人,瞄准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搞教科研,务必记住两句话,即“把学懂的东西做出来,把做好的东西说出来”。“做”就是改变、改进,应该体现在课程设计上,体现在课堂上,体现在对学生爱的技巧上,体现在班主任工作方法上。“说”就是把思考的经过呈现出来,把“过程性经验”总结出来,把有价值的规律提炼出来。教育科研就是要“研究真问题,形成真成果。”如此,则教育科研既不难做,也有价值。

第五,用心付出。教师发展的速度快与慢、层次高与低,核心在于教师自身的内因。再好的成长环境和平台,如果离开教师主动、自觉的努力,都不可能有所成就。所有的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忘我的用心与超人的付出。在名师的成长道路上,每个人都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

所以,教师要努力做到“四好”——好学习、好实践、好反思、好研究。

二、再谈“质量”

(一)究竟何为“教育”?

“教育”一词,可谓再熟悉不过了。可是,真要被猛然追问一句:教育是什么?可能会有老师一时紧锁眉头。

“教育是什么”是一个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谈教育质量,必须基于对教育本质的正确理解与把握,这也决定了教育质量的价值取向。关于教育的诠释有很多,我们不妨一起来品一品:

柏拉图说:“教育就是使心灵的和谐达到完善的境地”。

苏格拉底说:“教育就是点燃火焰”。

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后剩下的东西”。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和知识的堆积”。

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钟启泉说:“教育是奠基‘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基础”。

成尚荣说:“教育就是打开现实性和可能性之间的通道”。

《教育学》著作指出:“教育是培养新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

还有人说——

教育就是对真善美的唤醒与保护。

教育是一种使人朝着某个方向前进的力量。

教育就是树人。

教育就是以“文”化人。

教育就是让人成其为人,实现人的自然性向社会性的转变。

教育就是为了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业。

教育就是让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为他们追求幸福插上飞翔的翅膀。

……

以上所有的关于“教育”的定义或阐释,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即以人为本,关注整体的人,关注人的终极性发展目标。先哲和大师们站在人类的高度阐释着教育的神圣使命和意义,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从原点出发实现教育终极目标,并守护教育的尊严;而不是挂一漏万、相去甚远、背道而驰。

(二)追求的全面质量。

从“教育”各种理解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理应追求全面的质量,一定要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全面素养的发展和提升。

应当说,整体的教育可以归结为三个问题,即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和目的)、用什么去教育(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以及如何教育(教育的方法与艺术)。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教育内容。确立了全面质量之后,我们应该就能很好理解曾经讲过的相关教育内容:

比如:倡导学校坚持从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出发,强化德育、体育、美育、心育等工作,真正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比如:学校开展体验式德育实践,就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真切的心灵感受,培养良好的情感和道德品质。比如: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建立各种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团、兴趣小组等,旨在让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展。所有的教育内容,都是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是指向教育的树人目的。

教育方法。教育的成败往往决定于教师,教师能育人,也能误人;能让人开心,也能让人灰心;教师可以启发智慧,也可能制造痛苦。这取决于教师对教育的理解,以及理解之下的教育方法与艺术。

第一,关注生命感。学生是鲜活的生命,是成长着的生命。有的教师想到的只是书本和各种符号如何化为自己的教案和话语,但对学生的生命本身却视而不见。看到的只是知识,他的生活只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机械辗转于教材与教室之间。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关注生命成长的种种顺境或者困境;承担生命的各种艰难,或者分享生命的各种喜悦;承担生命时常袭来的孤独感,或者分享生命时常伴随的幸福感;承担生命常有的悲苦,或者分享生命可贵的尊严……具有如此强烈的生命感,我们的教育方法才能是正确的,才能是助人的,才能是育人的。所以,李政涛教授说:“作为教育者的教师首先还不是一个实践者,而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师的职责表里,研究学生的生命成长,透析学生的生命成长,是第一要务。”

第二,要讲究教育艺术。有一个现象,当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不愉快时,我们老师总喜欢说:“我是为他好”。但是,为什么学生却不领情呢?很可能是我们的方法出了问题。先看一个教育家的例子:当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要用砖头砸同学,便上前制止,并让男生到校长室去。等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那里等候,就掏出一块糖果给那男生,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块糖,说:“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先生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这就是教育艺术,先生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触动了学生的心灵,甚至丰富了学生的心灵。

教育艺术体现在对学生生命的尊重与理解,体现在对学生的真爱真情,体现在教育时机的恰当把握,体现在教育手段的纯熟运用。艺术是技术之上的更高境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渗透。所以,教育艺术的特点就在于“育心”,在于唤醒,在于无痕,在于功效神奇。

新形势下,教育惩戒问题引起了热烈讨论,有教师把教育惩戒就理解为体罚,而体罚是明令禁止的。殊不知凡有教育,必有惩戒。问题是如何实施?这里还是和大家说一个例子: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杀死了校长家的狗,但他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惩罚是画出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和善待情怀的“惩罚”,使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他后来因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这就是教育艺术,这样的教育工作者才能配得上“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遇上一位好老师,是学生一辈子的福分。

第三,要因材施教。实践证明,我们近年来所展开的学情调查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通过学情调查,我们可以了解现在的学生在想些什么?干些什么?通过学情调查可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现有状况,包括身体、思维、认知、家庭、习惯、爱好等情况。学习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体现,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学习才是有效的,才能实现高效。掌握了这些情况,我们才能更好地、有的放矢地尊重学生、教育学生、发展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快乐度。今后,我们要在总结学情调查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个性调查,从教学质量的诉求转向育人质量的诉求。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性的,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具有差异性。教师只有对每位学生的身心状况有准确的了解,把握差异性,加强针对性,提高孩子身心发展的有效性。

人的发展应该是人的全面发展、适性发展。学业成绩的好坏不应成为评价教育成功与否的唯一因素。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以学业成绩来衡量,刘翔、姚明、丁俊晖可能算不上人才!可是你能说他们不是人才吗?他们不仅是人才,而且是为国争了光的杰出人才!他们已经成为中国的“名片”,很多外国人恰恰是通过他们才更多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这正应了那句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与加德纳的多元智慧理论异曲同工。

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一批优秀的学生;多一些展示的舞台与机会,学生就会多一些才能;多一份教育的期待,学生就多了一份创造惊喜与奇迹的可能。

第四,要强化“三力合一”。理想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学校教育是三类教育中的主体,在人的一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社会化的起点,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是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而社会上任何一个律动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一个家庭,影响到学校,从而也就影响到孩子。三者应该是整合的,互动的,互补的。只有如此,教育活动的进行才能流畅、和谐,也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对而言,在三种教育形态中,学校教育是最具专业性和科学性的。因此,学校教育要发挥在育人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理应有更多的担当和作为。试问,我们的校长和教师在育人的问题上有多少专业性?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帮助他人,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专业性指导与帮助,如果教师们都这样做了,且很有效,那么教师就能获得职业幸福感。可以说,没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大多没有能给学生以有效的帮助及专业性指导。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应当积极寻求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和途径,和家长们在平等的基础上,发挥好引领、指导与服务作用。比如:探索家校委员会运行模式,让家长介入学生管理,更好地了解学生成长情况,积极配合学校实施教育。百家湖幼儿园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与经验。比如:家长会该怎样开,才能获得良好效果?家长会要帮助家长解决关于孩子成长的烦恼与困惑,实现家长、学生共同成长。我们千万不能把家长会开成学生成绩的通报会、给学生施压的行政会、学生在校表现的告状会和家长关注学生的点评会。再比如:家长学校不能例行公事地走过场,要追求实效,要让家长觉得有意义、愿意来。要帮助家长调整心态,准确评价和认识孩子;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和家教环境;采取得当的家庭教育的方法;同时,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给孩子一种无声的力量。我们希望家长能真正关注关心自己的孩子,能与孩子成为朋友。这里我给一个衡量标准的建议,即家长是不是真正关爱自己的孩子,就看家长舍不舍得花时间在孩子身上;能不能成为孩子知心朋友,就看孩子遇到困惑困难时,是不是及时地向家长倾诉求助。以上建议有利于激发家长与学校教育的配合,从而形成合力。

(三)追求“绿色”的教学质量。

第一,关于中考质量。从中考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校,让我们兴奋不已。城区的初中基本稳定在前列或较好的位次,街道学校中,汤山中学、江宁中学、铜井中学迈入前列,铜山中学、湖熟中学等校实现了争先进位。希望所有学校都能盯紧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加快提升全区初中整体质量水平。

第二,要处理好全面质量与教学质量的辩证关系。追求升学率是必要的,无可厚非。问题是用什么样的办法去追求。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反思:学生成绩的“单位能耗”是多少?我们的教育发展是否也存在着“三高两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产出)的现象呢?教育消耗的不仅仅是国家投入的设施设备和教育经费,更重要的是师生自身宝贵的时间、身心健康、兴趣与快乐度。所以,追求“绿色”的教学质量,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我们的教师一定要树立辩证的教育质量观,要把远近目标辩证统一起来;要把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有机结合起来;要把追求教育理想与满足现实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没有教育理想,我们就没有担当起培养人才的重任,我们的事业也无法走远;回避教育现实,不要“教育的GDP”,我们就会得不到群众认可,就会失去很多支持。教育的改革需要时间,需要智慧,需要潜移默化,需要广泛参与支持。我们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要看学校教学模式是否顾及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是否做到了轻负担、高效益。

第三,要积极探索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路径。当前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学定位。义务阶段无疑要关注全体;二是要研究考纲。考纲是我们教学的指南,我们必须学深学透。老师自己先要搞清楚,然后组织学生学习、研究、消化、吸收。因为走上考场的是学生。要让学生清楚考什么,学会自己查遗补漏。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对考纲的知晓程度。运动员、裁判员都要知道规则。三要精讲精练。老师讲得多,练得多,考得多,说到底是因为没有底气!重复的、机械的、大容量的讲、练、考,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厌学、厌做作业,也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必须了解学情,在“精”上下功夫,提高针对性,追求有效性。四是有效指导。“五严”规定出台后,学生在校集中学习的时间少了,但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质量就成了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我们要用新方法、新思路引导学生在八小时之外的自主学习,如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要组织家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心理状态,指导他们有效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谁能科学有效地指导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谁就抢占了教学质量的先机。

三、再谈“安全”

社会转型期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因素也在不断地影响着江宁教育。离异等家庭问题也在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的生理问题也会引发他们的心理疾患;家长及社会对教育过高的要求无时不在考量着教育的安全;我们的管理不到位也会诱发安全事件。上述的这些情况都可能成为影响学校安全的不稳定因素,稍有不慎都有可能酿成不可预计的安全事件,因此,我们必须予以深度关注。我们发现当前的校园安全隐患呈现出这样的特点:

第一,由显性转向隐性。现在的安全隐患多藏在暗处,隐藏在学生的内心世界,往往不易被人觉察。第二,由共性转向个性。我们不仅要关注“面”上的安全工作,还应更多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情况。共性的事件容易发现,往往会被化解在萌芽的状态。但是个性的事件,却需要我们以更加敏锐的目光和高度的责任感去预先发现事件的征兆。这常常很难,但是这却是至关重要的,早发现,早制止,就能够做到防范于未然。第三,隐患源头由校内转向校外。当前,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社会和家庭负面因素的广泛影响。社会、家庭滋生的矛盾往往受伤害最深的是未成年的孩子,而孩子大部分时间又在学校,所以一旦有所闪失,安全事件发生在学校的几率极大。

临江中学学生坠楼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其家庭关系复杂,孩子缺少应有的关爱。其父亲患有精神分裂症已有10年,父母于2005年协议离婚,却生活在同一套住房内。孩子虽根据协议由母亲抚养,但却一直与父亲生活。破碎的家庭长期矛盾不断,家庭缺少温情,父母对孩子关爱很少,从每天只有三角钱的早餐费用便可见一斑。学校举行的成人宣誓仪式及感恩报告会,其父母均未参加。可以说该生缺少父爱、缺少母爱、缺少朋友、缺少生活的保障。难以想象的家庭环境给孩子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心理危机,最终孩子的生命凋谢在绽放之际。

要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安全问题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我们要紧绷“安全”这根弦,要警钟长鸣。

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教师是良心的职业,需要从业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工作中,我们会发现一些责任心很强的班主任,班级管理井井有条,几乎不发生任何安全事件;而有些责任心不强的班主任,班级管理混乱,大事小事频频发生。

现在的学生在想什么?我们做教师又知道多少?我们要走进学生心灵的深处,真切地了解学生。《现代快报》2011年6月1日登载了现在学生的六大愿望:一在操场上尽情的奔跑,在游戏时快乐地追逐;二不做书呆子,不为成绩提心吊胆;三少点课业负担,多点睡觉时间;四多一点亲子活动,多一点天伦之乐;五多一点自己的空间,多一点自己的“圈子”;六多一些尊重,多一些支持。在学校中,有一些孩子不快乐、不幸福,他们承受着“不可承受之重”,这些学生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关注和精心的呵护。

我们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全面对了解学生。这里所说的全面指的是对学生的学习、身体、心理、交往、家庭等多个方面,对这些,我们的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对特殊家庭、特殊体质的学生要建立档案,并给予特别关注,定期谈话了解最新信息,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通过心理疏导、情感关怀、经济补助等不同的方式,给这些特殊学生以特别的教育和温暖,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试想一下,如果上述几起安全事件我们在事发之前能够早一点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如果我们能够更多地知晓这几位学生的身心状态;如果我们能更早地做些心理疏导与教育,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关心,那么,或许可能让轻生的学生放弃轻生的念头;或许可能让身体有疾病的孩子得到及时的救护。

要建立完善防范机制。我们在强化安全责任意识的前提下,还应建立健全一整套的安全防范机制,用健全的机制来保障校园的安全。

一是建立家访机制。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家庭及个人实际状况,为更好地实施教育积累第一手的信息源。在这方面,淳化中学等学校做得就很好。现在,通信手段发达了,很多就是以电话访代替了实地家访。但是,我想电话访和家访的效果肯定不一样,眼睛看到的信息一定比耳朵听到的信息要全面的多、真切的多。教师只有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家庭、身体、心理等情况,才能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里。

二是建立报告制度。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全程关注学生出勤及在校情况,对未按时到校的学生一定要在第一时间与学生的监护人取得联系,问明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这一点很重要,往往消除安全危机的时间节点稍纵即逝,早发现,就能早遏制。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全员关注,教师间要及时沟通、反馈学生的情况。在学校要形成安全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所有教师要确立校园安全人人有责的意识。

三是加强心理疏导。学校、心理咨询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和疏导工作,切实发挥好学校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功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要定期开放,专人负责,建立完备的工作台账。心理咨询教师要变坐等咨询为主动出击,提前疏导。尤其是在高考、中考以及期末检测等关键时段,一定要加强对全体学生的心理疏导。因为在这些时段,学生都在全身心地复习迎考,课业负担重,精神压力大,情感较脆弱,如果不进行有效地心理疏导和减压,往往会滋生事端。在这些关键时段,教师要合理调节学生的课业负担,切实做好学生的心理减压和疏导工作,增强学生在挫折和困境面前的应对能力。在平时,对有心理疾患的学生一定要定期和不定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和疏导。

四是建立信息获取渠道。学校、班级要建立信息网络和渠道。竹山中学在这方面就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每个班级都设有学生安全信息员,及时了解班级学生动态,发现学生异常表现及时汇报。这是一个很好的机制,我们其他学校可以借鉴运用。很多的安全事件,如果我们及早了解情况,及时应对,往往就能很好地将安全事件化解掉。

五是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我们的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时一定要规范,要严格遵守“三要八不准”和“五严”规定的相关要求切不可因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失职、失当而造成安全事件,如果这样即使不处理你,你一辈子也很难消除心理的阴影。在我们教育教学行为中,不得有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现象。我们要记住:动机不能代替教育,愿望不能代替教育,我们必须从规范开始。我们要讲求教育教学的艺术,要力争做到没有甚至少有瑕疵、过失。我们有些教师为追求优异的学业成绩,吃了很多的辛苦!对后进生大有“恨铁不成钢”的痛心,有时火气上来了就控制不住自己了。教育要讲求方法,简单粗暴式的训斥,甚至责打,定然得不到很好的效果,反而会铸成错误,于学生、于自己、于教育、于学校都是不足取的。因为我们教育失当导致的安全事件发生后,家长还会紧盯住我们不规范的行为,要么借机炒作,要么肆意放大,以扩大影响,施加压力,漫天索要赔偿。怕就怕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工作失当、失误造成的安全事件,那样我们就被动了!有些时候,即使发生安全事件,如果不是因为我们教师的原因,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就会主动的多,有底气的多。

校园安全压力越大,我们就越要作为,必须积极面对,必须主动应对,防胜于不防。消极懈怠,只会让我们更加被动。我们一定要以更加严谨的作风、更加科学的方法、更加得力的措施、更加精细的管理,切实把各项安全工作责任目标落到实处,消除一切不安全、不稳定的因素,确保全区教育安全、稳定。

面对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面对教师职业的定义,面对家长、学生的期待和信赖,各位教师——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名责无旁贷、心安理得的教师!

                                              江宁初级中学校长室、教科室

                                                       201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