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互助教学与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发表日期:2007/11/23 17:05:19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2371位读者读过
《互助教学与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是农村中学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振兴21世纪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的必然趋势。广袤的农村由于种种原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途径不是一帆风顺的,教育观念陈旧,教育基础薄弱,教育资源贫乏,教育方法落后,教育现状参差不齐,良莠共存。如何立足农村,面对现实,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农村中学的教育现状,大力提高农村中学的办学效益,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十几年来,我校不断探索,锐意进取,已经走出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教育教学之路,实践证明:“互助教学”“自主学习”是一条科学的方法。
2、是农村中学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在新世纪里,科教兴国战略必然会得到更充分地贯彻,实现教育现代化,尤其是农村教育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之一。教育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自主的意识,创新的方法、前瞻的思路,是造就现代化人的基本要求,农村中学任重道远。办学十几年来,我校在大力改善教育环境的同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大兴科教兴校之风,正逐步迈向教育现代化之路。
3、是农村教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应着眼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基础,为每一位学生的将来考虑。“互助教学与自主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点,努力寻找教与学的最佳切合点,在互助上下功夫,在自主上动脑筋,让农村中学教育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二、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与主要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1、课题界定
“互助教学与自主学习”是指在具体的教与学的情境中合理调配教学资源,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此学科与彼学科之间,实施互激性、互动性、互励性、互助性教学,它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本课题研究是要解决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努力探索互助教学与自主学习的方法与途径以及两者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
2、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方法论等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研究教与学的关系为核心,通过调查、研究与实践,努力找寻创新教与学的方法与途径,以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二)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1、结合我校十几年来的办学经验,提示互助教学的丰富内涵和广阔外延,通过长期的改革和实践,研究归纳实施互助教学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2、着眼21世纪学校教育的发展目标,特别是深化素质教育和推进素质教育现代化工程的迫切需要,立足农村中学实际,剖析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施条件、目标定位、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表现、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3、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有必要重新审视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科学定位主导与主体在教学实践中担当角色的互助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4、结合我校实践,初步揭示互助教学与自主学习在本质上的联系,即在形式上互励,在内容上互补。
5、围绕主课题,确定下列子课题
语文组:自主、合作、探究——改变语文学习方式的实践与研究
数学组:①集体备课的研究与实践②数学新课程的学法指导与研究
英语组:创设多样的“谈”的情境
理化组:强化实验,提高学生素质
史地生组:广泛兴趣培养与综合素质提高的方法与途径
电教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体艺组:体艺活动中的美学教育
政治组:政治教学生活化初探
三、研究的操作步骤及方法
(一)操作步骤
1、准备阶段:2001年2月—12月,确定课题,查阅资料,多方论证,制定课题方案,申报立项。
2、实施阶段:2002年2月至04年6月,按已立项的课题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具体开展研究工作:归纳实施互助教学的条件、步骤和方法;研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课堂模式,教学策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3、总结阶段:2004年7月至05年7月,收集资料,课题研究总结,撰写结题报告,举行成果汇报会。
(二)研究方法
1、经验总结法。把我校十几年来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量化、细化、系统化、科学化,找寻“互助教学与自主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理论支撑点。
①努力营造人性化的政策氛围。多年来,我校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激励、竞争机制,把“服人心、动人心、暖人心”作为制定政策的重要标准,近年来,我校制定了《年度综合考评条例》《职称评定条例》《教科研奖惩条例》《年度教学效果考核条例》《校务公开条例》《老年教师年拜会制度》,树立人性化管理理念,让事业留人,让情感容人,让制度服人,让竞争催人,把“依法治校,以德为本;依情施教,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贯穿互助教学的全过程。
②全力塑造品牌化的师德师魂。师德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我校确立了敬业、乐业的自我塑造标准,从平时点滴小事做起,不断进行师德师表的修炼,每学年评比师德标兵,
③大力打造现代化的教师队伍。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关键是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具有现代化的思想,掌握现代化的技能,使用现代化的手段是实施互助教学的核心,要能创造条件,让每一位教师想互助,能互助,巧互助,凝聚团队的战斗力,加强师生的亲和力,让“教师快乐教学,学生快乐学习”成为学校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2、实验法
①互助教学。
互助教学的目标是让
②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自主学习的内涵可以通俗的概括为“尊重主体,面向全体”,让学生“想学”、“会学”、“能学”、 “乐学”,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此,我们有针对性地在语文组开展“自主学习”方式实践与研究,通过在对比班上课实验、问卷调查等形式,探索出“自主学习”的课堂具有以下一些表征。
1)、学生求知欲旺盛,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
"要我学"还是"我要学",是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的分别。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家长的嘱咐、教师的监督、同学的竞争、学习的奖励等,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这些都是学习的外在动力。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在动力才是产生有效学习的关键。一般说来,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要求他们用实现人生价值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在动力是不现实的。对于中学生来说,最好的内在动力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求知的欲望,是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为此,教师要通过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借助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科教学中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比较好的做法。
2)、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自主确定学习进度。
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教学的目标是教师预设的,而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教学目标既有教师预设的部分,也有在课堂中根据实际情况生成的部分。教学目标的制订既要按照课程标准、教材的规定,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和他们的实际需要。拿上面说的《山中访友》来看,学生提出那么多问题,这节课估计可以解决哪几个,解决到什么程度,由师生共同来决定;学生对那些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做出选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进度,学得快的可以拓展阅读大量课外材料,学得慢的能"保底"就行。
3)、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有选择的权利。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平衡而单一的局面被打破,不确定性正在增加。叶澜认为:"当成功与失败并存、机遇与陷阱同在时,正确的选择就成为走向成功、抓住机遇的十分重要的第一步。" "注重选择"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精神。①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做准备的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比如,一节课教完了,所学的生字要不要抄、抄几遍,由学生自己决定,只要能把这些字记住就行。又如,有个班学古诗《天净沙•秋思》,老师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于是有的吟诵,有的挥毫,有的绘画,有的表演,学生不仅兴趣盎然,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体验和感受,个人的特长也得到发挥。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自主选择的幅度就更大。
4)、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并及时做出调整。
当代心理学的一个重大进展就是对"元认知"的研究。"元认知"是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其主要表现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及时进行自我反馈,并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做出调整。为发展"元认知",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乐观,对自己的学习始终保持着一份自尊心和自信心。
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前提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旁观者,更不能放任自流,撒手不管。老师应当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地提出建设性意见。例如,当学生为学习的内容或方法发生争论,意见难以统一时,教师要做适当的集中;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当学生对某个问题百思不解时,教师要做适当的讲解;当学生的知识尚未巩固、能力尚未形成时,要设计精当的练习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才能不断提高,达到比较理想的境界。
研究强调自主学习只是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事实上,自主、合作、探究这三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相互作用。单方面强调自主,有可能变成各行其是,各敲自己“锣”,各唱自己的“调”,所以自主宜与合作互补;自主和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进行探究活动。
3、案例分析法。多年以来,我校的教学成绩尤其是中考成绩一直稳居全区前列, 这不是偶然的,我们除了吃苦耐劳以外,制胜的法宝就是互助,有了互助就有了信念,有了互助就有了动力,有了动力就有了效益。这一点在我校已经形成共识,为了更大限度地挖掘我校互助教学的潜力,我们首先拿理化组进行个案分析评估,理化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每周定期开展活动,课题组主要成员全程参加,全面评议,初二、初三物理学科的衔接,物理、化学两科知识的相互渗透,理化实验课的课前准备,课后小结,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使用,林林总总,不一而足,通过沟通,大家眼界开了,视野阔了,方法多了,思路巧了,课堂教学更加得心应手,生动有趣,教学成绩更是上了一层楼,历年中考,我校理化学科成绩均在全区名列前茅。
4、调查法。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以及座谈会、研讨会,对“自主学习”这一课题展开深层次研究,最后全体教师达成共识,那就是“带着科研,改革课堂”。①增加自学环节。大家认为,如能有意识地增加自学环节,放手让学生下水,就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老师们纷纷在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了自读、自思、自问、自答、自练、自查等环节。②进行合作学习。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是大势所趋,让学生学会合作,善于合作是学生未来生活的处事之道,立身之本,我校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或辩论或讨论或演讲,增加了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双向和多向信息交流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别人。③加强课堂教学训练。在课堂训练环节中,我校教师特别强调以下几点:增强训练意识,明确训练方法,突出训练重点,扩大训练层面,保证训练时间,展示训练过程,研究训练方法。训练的目的是:习惯在训练中养成,能力在训练中提高,情感在训练中陶冶,认识在训练中加深。训练的宗旨是:自主学习的归宿是学生自悟、自得、自警、自醒、自娱、自乐。
四、研究成效
(一)几年的不断研究与实践,我们初步总结归纳出如下观点: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互助教学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互助的内涵包括合作、协作精神,这样可使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互助教学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凝聚向上的校园精神。教育教学的环境和情境是实施教育教学流程的催化剂。校园文化是品牌,校园精神是质量,而互助教学则是良好的治学态度。
3、自主学习的关键是理清学习的诸多环节,分清轻重缓急,而非放任自流。自主学习的关键环节是自悟自得。是学生对所有已知信息的甄别与储存并能内化为指导自己言行的准则以及提高综合素质的能力和健全人格、发展自我的情感和情绪。
4、自主学习的内涵是探究学习还是合作学习。在探索中寻找学习的乐趣,在合作中体味人际的和睦,生活的美好。
5、互助教学与自主学习的关系是:形式上互动,内容上互补。在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此学科与彼学科之间,在教与学之间互激互动互补互助。
(二)几年来的实践结果
1、确定了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提高了课堂效益。
语文组:创设情境→整体感知→探究体会→体验反思
数学组:创设情境→探究新知→例题精讲→拓展延伸→自主运用
理化组:创设情景→揭标导学→自主探究→研讨交流→拓展创新
2、促进了教师的自身发展。互助教学现已成为我校教师的一种自觉的教学行为,我校互助教学的平台是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引导教师有意识地跨学科,跨年级备课、听课、谈课,会让老师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生活化的教学、情感上的陶冶,创新上的激励,人格上的塑造在互助教学中凸现出来,为了让教师们能多互助,学校采取一切方式,号召全校教师能够成为博师,即一专多能,不能有知识的盲点,“进修”、“继续教育”和“样本培训”是我们教师充电的三种途径。十五期间,我校教师教学论文共有120多篇获省市区级奖励。
3、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学习现已成为我校学生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核心我们认为是竞争,是学习习惯的竞争,是学习效率的竞争,是创新能力的竞争,是塑造人品的竞争,是全面素质的竞争。自主的基础是自律,自律的表现是生活有规律,学习有计划。课堂上让学生尽情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让课堂充满激情,充满美感,而不在一字一句一题一图上过分求得失,求完美,求所谓的标准答案,其实完美在自然中,答案在生活中。04年度,凌超同学荣获全国英语竞赛二等奖,03年度艾金虎同学荣获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近几年还有10多名学生荣获省级各类奖项。尤其是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已经成为我校特色,04年我校包揽全区所有一等奖,并代表江宁区走进南京电视台参加中学生科技电视大奖赛,荣获团体二等奖;05年我校成为南京市科技特色学校。
4、促进了学校和谐发展。互助教学与自主学习是我校教学制胜法宝,构建和谐校园是现在乃至今后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校风正、学风浓、教风纯,以和谐为主旋律的校园文化,正在形成并将发扬光大。教学效益年年上台阶,中考成绩名列前茅。
五、研究反思
1、互助教学中,各学科教师如何进一步跨出狭隘的本学科教学的圈子,更加有效地合作互助,以适应中考及高考的改革形势。
2、互助教学如何建立一整套评价机制,调动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自主学习如何能在量与度的把握上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4、我校正处于生源的高峰期,教师编制严重紧缺,各教师都在满负荷、超负荷工作,缺乏专职或兼职的教科研人员,在单一的以教学质量为成败、视生死的今天,如何强化教师的教科研意识,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题的研究中来。
5、我校是地处偏僻的农村中学,离市区较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科研经费紧缺,走出去参观学习的机会少,请名师专家来校面对面、零距离的指点、交流更少,我们渴望教科研专家亲临我校,有的放矢的对我校的课题进行现场指导!
六、课题组主要成员:
课题组负责人:赵家来(组长、主持人)
戴家宽(副组长)
朱孟水(组织协调)
课题组成员: 荣小明(调研负责子课题)
董德林(调研负责子课题)
纪永全(调研负责子课题)
皇甫开平(原主持人)
孙永进(撰写结题报告)
潘其斌(调研归档)
江宁初级中学2002年省市级论文获奖统计(附表1)
姓名 |
论文标题 |
等级 |
授奖部门 |
朱孟水 |
从教学设计看学生主体精神体现 |
三等奖 |
省教育科学院 |
夏万龙 |
注重学生探究活动中的能力培养 |
二等奖 |
南京市教育学会 |
潘其斌 |
再说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
二等奖 |
南京市教育学会 |
朱孟水 |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体现学生主体精神 |
二等奖 |
南京市教育学会 |
杨道俊 王必伦 |
初三思想政治课复习方法探讨与研究 |
二等奖 |
南京市教育学会 |
纪永全 |
让峰岭风光无限 |
二等奖 |
南京市教育学会 |
纪永全 |
环保意识在化学学科中的渗透 |
二等奖 |
南京市教育学会 |
张燕 |
英语交际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南京市教育学会 |
何丽萍 |
整合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益 |
三等奖 |
南京市教育学会 |
付乐 |
试论先悟后导式教学在蓝球教学中的运用 |
三等奖 |
南京市教育学会 |
袁俊 |
运用化学实验发展学生能力 |
三等奖 |
南京市教育学会 |
陶开超 |
电教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
三等奖 |
南京市教育学会 |
戴家宽 |
放下教师架子,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
三等奖 |
南京市教育学会 |
董德林 |
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引入的摸索与体会 |
三等奖 |
南京市教育学会 |
荣小明 |
写作训练中的美育 |
三等奖 |
南京市教育学会 |
江宁初级中学2003年省市级论文获奖统计表
姓名 |
论文标题 |
获奖等级 |
授奖部门 |
夏万龙 蒋根亮 |
浅谈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
三等奖 |
省教育科学院 |
陆玉明 |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
三等奖 |
省教育科学院 |
董德林 |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
三等奖 |
南京数学协会 |
王必伦 |
也谈学生的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培养 |
三等奖 |
市教科学术委员会 |
张俊 |
体育教学中“自觉性学习”的研究与思考 |
三等奖 |
市教育学会 |
柳万明 |
自主、合作、探究 |
三等奖 |
市教育学会 |
皇甫开平 朱孟水 |
互助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
二等奖 |
市教育学会 |
陶著琴 |
新课程改革下数学课的导学初探 |
二等奖 |
市教育学会 |
谢青 |
中学课程资源的动态平衡 |
三等奖 |
市教育学会 |
谢青 |
浅谈语文语感素质的培养 |
二等奖 |
市教育学会 |
夏万龙 蒋根亮 |
如何加强新时期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三等奖 |
市教育学会 |
夏万龙 |
新课程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市教育学会 |
陆玉明 |
新课程中地理创新思维的培养 |
二等奖 |
市教育学会 |
张丛保 |
你是个好人吗? |
三等奖 |
市教育学会 |
曹承杰 |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
三等奖 |
市教育学会 |
王必伦 |
“双困生”转化初探 |
三等奖 |
市教育学会 |
王必伦 |
浅谈提高中等政治课的德育实效性 |
三等奖 |
市教育学会 |
王必伦 |
思想政治课中教师主导性教学策略的研究 |
一等奖 |
北京文理畅想文化教研中心 |
何丽萍 |
引趣入室——让学生更轻松 |
三等奖 |
省教育科学院 |
谢青 |
浅说音乐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三等奖 |
省教育科学院 |
江宁初级中学2004年省市级论文获奖统计表
姓名 |
论文标题 |
获奖等级 |
授奖部门 |
曹承杰 |
浅论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
二等奖 |
省教育学会 |
柳万明 |
春风巧渡玉门关 |
三等奖 |
省教育学会 |
付德和 |
浅谈创新教育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
三等奖 |
省教育学会 |
曹承杰 |
激发学生创造冲动 主动参与探究过程 |
三等奖 |
市教育学会 |
陶著琴 |
浅谈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意识 |
二等奖 |
市教育学会 |
乔传芳 |
初探“双困生”教育中的作用 |
三等奖 |
市教育学会 |
皇甫开平 |
点击心灵 |
三等奖 |
市教育学会 |
徐道梅 |
农村中学课外阅读的实现不是梦 |
二等奖 |
市教育学会 |
张丛保 |
你是积极的人吗 |
二等奖 |
市教育学会 |
谢晓嗣 |
浅谈英语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 |
二等奖 |
市教育学会 |
柳万明 |
政治课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之培养初探 |
三等奖 |
市教育学会 |
江宁初级中学2005年省市级论文获奖统计表
一、学校
时间 |
获奖名称 |
等级 |
授奖部门 |
备注 |
05、1 |
江宁区先进学校 |
|
江宁区教育局 |
|
05、11 |
江宁区优秀家长学校 |
|
江宁区教育局 |
|
05、11 |
江宁区体育道德风尚奖 |
|
江宁区教育局 |
|
|
|
|
|
|
二、教师
时间 |
姓名 |
获奖(发表文章) |
获奖等级 |
授奖单位或 登载刊物 |
备注 |
04、12 |
陈格林 |
体育运动与文化学习的统一性研究 |
市三等奖 |
市教育学会 |
|
04、12 |
乔传芳 |
初探双困生教育中的作用 |
市三等奖 |
市教育学会 |
|
04、12 |
皇甫开平 |
点击心灵 |
市三等奖 |
市教育学会 |
|
04、12 |
徐道梅 |
农村中学课外阅读的实现不是梦 |
市二等奖 |
市教育学会 |
|
04、12 |
张丛保 |
你是积极的人吗 |
市二等奖 |
市教育学会 |
|
04、12 |
曹承杰 |
激发学生创造力主动参与探究过程 |
市三等奖 |
市教育学会 |
|
05、3 |
曹承杰 |
浅论培养学生的提高能力 |
省二等奖 |
省教育学会 |
|
04、12 |
柳万明 |
政治课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之培养初探 |
市三等奖 |
市教育学会 |
|
05、8 |
戴家宽 |
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
省二等奖 |
省教育学会 |
|
05、8 |
蒋小萍 |
发挥新教材的特点优化课堂教学 |
省二等奖 |
省教育学会 |
|
05、8 |
陈格林 |
体育运动与文化学习的统一性研究 |
省三等奖 |
省教育学会 |
|
05、8 |
杨道林 |
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发展的教学突破 |
省三等奖 |
省教育学会 |
|
05、8 |
皇甫开平 |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
省二等奖 |
省教育学会 |
|
05、8 |
徐道梅、付乐 |
班级管理中的点金石—自我教育 |
省二等奖 |
省教育学会 |
|
05、8 |
付乐 |
浅谈农村如何落实新课标 |
省三等奖 |
省教育学会 |
|
04、12 |
杨道林 |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疑艺术初探 |
市二等奖 |
市教育学会 |
|
05、8 |
潘其斌 |
参与、体验、创新 |
优秀奖 |
省教育学会 |
|
05、8 |
付德和 |
避免师生冲突,提高课堂效率 |
优秀奖 |
省教育学会 |
|
05、8 |
蒋小俊 |
关注中学生的依赖性 |
优秀奖 |
省教育学会 |
|
05、8 |
倪进翠 |
浅说语感素质培养 |
优秀奖 |
省教育学会 |
|
05、8 |
蒋小萍 |
认识积极培养积极 |
优秀奖 |
省教育学会 |
|
05、8 |
戴家宽 |
角色异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
优秀奖 |
省教育学会 |
|
|
|
|
|
|
|
三、学生
时间 |
姓名 |
获奖(发表文章) |
获奖等级 |
授奖单位或 登载刊物 |
备注 |
05、5 |
高文韬 |
初中化学竞赛 |
省三等奖 |
省教育厅 |
|
05、5 |
朱璇 |
初中化学竞赛 |
区二等奖 |
区教研室 |
|
05、4 |
纪应天 |
初中物理竞赛 |
市二等奖 |
南京市教育学会 |
|
05、4 |
孙凯 |
初中物理竞赛 |
市二等奖 |
南京市教育学会 |
|
05、4 |
王竣宇 |
初中物理竞赛 |
省二等奖 |
省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 |
|
05、4 |
朱璇 |
初中物理竞赛 |
区二等奖 |
物理竞赛委员会 |
|
05、4 |
陈敏 |
初中物理竞赛 |
区二等奖 |
物理竞赛委员会 |
|
05、4 |
任维业 |
初中物理竞赛 |
市二等奖 |
南京市教育学会 |
|
05、4 |
田超 |
初中物理竞赛 |
区三等奖 |
物理竞赛委员会 |
|
05、4 |
陈旭 |
初中物理竞赛 |
区三等奖 |
物理竞赛委员会 |
|
04、12 |
孙琪 |
《好家长杯》作文比赛 |
市二等奖 |
南京市教研室 |
|
04、11 |
方敏 |
金钥匙科技竞赛 |
省三等奖 |
省教育厅 |
|
04、11 |
何国进 |
金钥匙科技竞赛 |
省三等奖 |
省教育厅 |
|
05、12 |
张雅坤 |
初中数学竞赛 |
区三等奖 |
数学竞赛委员会 |
|
05、12 |
时光 |
初中数学竞赛 |
区二等奖 |
数学竞赛委员会 |
|
05、12 |
夏明民 |
初中数学竞赛 |
区三等奖 |
数学竞赛委员会 |
|
05、12 |
杜俊 |
初中数学竞赛 |
区三等奖 |
数学竞赛委员会 |
|
|
|
|
|
|
|
江宁初级中学历来初三中考汇总表
年 度 |
合 格 率 |
优 分 率 |
全区综合排名 |
1994 |
97.6 |
24.5 |
7 |
1995 |
98 |
25 |
4 |
1996 |
98.7 |
27 |
3 |
1997 |
100 |
45.2 |
3 |
1998 |
100 |
60.89 |
3 |
1999 |
97.73 |
40.91 |
3 |
2000 |
100 |
35 |
4 |
2001 |
99.43 |
37.46 |
4 |
2002 |
99.87 |
48.3 |
2 |
2003 |
99.8 |
45.6 |
3 |
2004 |
81.46 |
38.54 |
2 |
2005 |
70.44 |
32.77 |
3 |
2006 |
77.14 |
36.19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