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评选]关于开展南京市、江宁区2013年度优秀教育案例、教育叙事征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发表日期:2013/4/19 16:56:30 出处:本站 作者:潘其斌 有2101位读者读过
关于开展南京市、江宁区2013年度优秀教育案例、教育叙事征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位教师:
现将我校开展南京市、江宁区2013年度优秀教育案例、教育叙事征文评选活动作如下安排:
1.内容:本年度案例、叙事评比以学校课程建设为主题,涉及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此外,还包括课堂教学的实践及探索;德育及班主任工作的实践及探索;教育管理及学校生活各个方面的实践及探索。
2.篇幅:2000——5000字为宜。
3.流程:撰写文章——网上提交——打印封面、论文——提交纸质稿、电子稿。
4.提交:带封面的纸质稿和电子稿交学校教科室,电子稿发至jncjzxjks@163.com
5.时间:
江宁初级中学教科室
二〇一三年四月十二日
附:关于开展南京市、江宁区2013年度优秀教育案例、教育叙事征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关于开展南京市、江宁区2013年度优秀教育案例、教育叙事征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学校、幼儿园、局机关各部门、直属单位:
为深化教育改革,总结教改经验,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经研究决定于2013年4月在我市中小学、幼儿园范围内举行“优秀教育案例、教育叙事征文评选”活动。
一、征文内容
本年度案例、叙事评比以学校课程建设为主题,涉及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此外,还包括课堂教学的实践及探索;德育及班主任工作的实践及探索;教育管理及学校生活各个方面的实践及探索。
每篇文章篇幅一般控制在2000——5000字为宜。
二、征文的分类
为了便于文章的登记、归档、查阅和评比工作,参评文章分为以下32类:中学语文、小学语文、中学数学、小学数学、中学英语、小学英语、中学政治、小学品德与社会、德育、心理健康、化学、物理、历史、地理、生物、科学、中学劳技、幼教、职教、特殊教育、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教育科研、教育管理、法制安全、陶研、少先队、小班化、综合实践活动、其他(以上类别未涵盖的文章均包括在内)。
三、评选程序
1、学校初评:各学校、幼儿园教师于
2、网上申报:各学校、幼儿园将遴选的优秀文章于
3、填表并打印纸质文本:文章在网上提交后,打印自动生成的登记表。各参评人还需将文章打印成纸质文本,并将登记表附在纸质论文首页。参评成果一式一份,用A4纸小4号宋体字打印清楚。注意:此次评审为匿名评审,成果的正文以及文章登记表中均不能出现个人的姓名、单位等信息。如违反此项规定,责任将由其个人自负。
4、报送纸质文章:各学校、幼儿园须在
5、区级评审:区教育学会将聘请相关专家和学科专业人员组成评委会对参评案例进行等级评定。
6、区级评审结果公布:区教育学会在江宁教育信息网上公布获奖名单,并给获奖者颁发优秀教育案例获奖证书。
7、推荐报市:按南京市《关于开展2013年度优秀教育案例、教育叙事征文评选活动的通知》精神,在申报江宁区优秀教育案例中遴选出优秀案例推荐报市参评。参加申报南京市优秀教育案例、教育叙事评选的名单、具体申报程序及要求另行通知。
请各单位接通知后,广泛宣传发动,认真做好教师提交文章的甄别、筛选等有关工作。
未尽事宜,请与江宁区教育学会联系。
联系人 易泰玉 联系电话 52186800
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学会 南京市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二O一三年四月十八日
附件:
1.
4.
关于开展2013年度优秀教育案例、教育叙事征文评选活动的
通 知
各区教科所(室)、市各直属学校(单位):
为深化教育改革,总结教改经验,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经研究决定于2013年4月在我市中小学、幼儿园范围内举行“优秀教育案例、教育叙事征文评选”活动。
一、征文内容
本年度案例、叙事评比以学校课程建设为主题,涉及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此外,还包括课堂教学的实践及探索;德育及班主任工作的实践及探索;教育管理及学校生活各个方面的实践及探索。
每篇文章篇幅一般控制在2000——5000字为宜。
二、征文的分类
为了便于文章的登记、归档、查阅和评比工作,参评文章分为以下29类:中学语文、小学语文、中学数学、小学数学、英语、思品教学、德育(包括班主任工作)、心理、化学、物理、历史、地理、生物、科学、幼教、职教、信息技术教学、音乐、体育、美术、教育科研、教育管理、卫生保健、小班化、做中学、特殊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教育、其他(以上类别未涵盖的文章均包括在内)。
三、文章的征收与纸质文本的要求
1.文章征收
2013年教育案例、教育叙事统一委托各区教科室(所)负责征收,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单位)教科室负责征收本学校(单位)的参评文章。
2.纸质文本的要求
各区县、市直属学校(单位)经遴选,上报市教科所的文章需打印成纸质文本,并进行网上申报,纸质文本的首页需附网报打印的封面。参评的文章一式一份,请用A4纸小4号宋体字打印清楚。注意:本次评比为匿名评比,教育案例、教育叙事的正文以及封面中均不能出现个人的姓名、单位等信息。如违反此项规定,责任将由其个人自负。
3.注意事项
(1)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不接收教师个人的直接报送;
(2)文章作者限一人。
四、文章评比的程序和方法
本次评比采取逐级报送、匿名评比、择优评奖的方式,为确保申报工作顺利进行,现将程序通知如下:
1.校级教育案例、教育叙事的评比
各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师于4月17日开始,向学校申报文章。学校教科室组织专家根据教育案例、教育叙事评分标准(附件1)进行评比,并依据各区教科室关于教育案例、教育叙事申报数量的要求,向区县教科室上报优秀校级文章,并填写上报目录(附件3)。
市直属学校组织专家根据教育案例、教育叙事评分标准(附件1)遴选出优秀的文章。其中,一等奖不超过上报到市级参评文章总数的20%,二等奖不超过上报到市级参评文章总数的30%,三等奖不超过上报到市级参评文章总数的50%。如南京市第一中学上报市级参评文章总数为20篇,则上报市级参评文章一等奖篇数为4篇、二等奖篇数为6篇、三等奖篇数为10篇。
2.区级优秀教育案例、教育叙事的申报、评比
各区教科室(所)于5月2日——5月6日,接受各校的优秀教育案例、教育叙事。并在5月7日——5月16日根据教育案例、教育叙事评分标准(附件1)评比文章。各区、上报市级总数见附录,其中,一等奖不超过上报到市级参评文章总数的20%,二等奖不超过上报到市级参评文章总数的30%,三等奖不超过上报到市级参评文章总数的50%。如鼓楼区上报市级参评文章总数为380篇,则上报市级一等奖篇数为76篇、二等奖篇数为114篇、三等奖篇数为190篇。
3.市级教育案例、教育叙事申报(网报)、评比
各区教科室(市各直属学校教科室)于5月17日——5月21日请将所有上报文章的电子目录(一、二、三等奖)(附件2)传送至市教科所,并按照得分情况对文章进行降序排列。各区教科室通知区级(市各直属学校教科室通知校级)参与本次市级案例、叙事评比的教师于2013年5月27——5月31日前进行网上申报(具体地址另行通知),网报截止时间2013年5月31日24点。
各区教科室、市各直属学校于6月1日——6月10日按要求向市教科所送交“不含姓名、学校、区县等信息”的本区域评比的一、二等奖文章的纸质稿(各区、市各直属学校上报文章的具体数目见附录),各家上报文章总数不得突破上限数。
市教科所将于
五、评选结果公布
评比工作结束后,评选结果将在
六、联系人员及方式
教师发展研究室,电话:82212028
七、其他注意事项
为减轻老师们的负担,本次文章评比不再收取任何评比费。
请各区县教科室、直属单位(学校)接通知后,广泛宣传发动,认真做好有关工作,并将本通知及有关附件复印转发至有关学校和单位。
南京市教育局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
南 京 市 教 育 学 会
附录
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各区上报市教科所的教育案例、教育叙事的上限总数
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区县) |
上报市级的上限总数 |
一、二等奖文章的纸质稿上限篇数 |
南京市第一中学 |
20 |
10 |
南京市金陵中学 |
20 |
10 |
南京市中华中学 |
20 |
10 |
南京市外国语学校 |
20 |
10 |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20 |
10 |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
20 |
10 |
南京市幼儿师范、 |
18 |
9 |
南京市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18 |
9 |
南京市财经学校 |
18 |
9 |
南京市盲人学校 |
6 |
3 |
南京市聋人学校 |
6 |
3 |
南京市建宁中学 |
6 |
3 |
南京市晓庄学院附属中学 |
10 |
5 |
南京市卫生学校 |
18 |
9 |
鼓楼区(合并前) |
380 |
190 |
玄武区 |
300 |
150 |
白下区(合并前) |
280 |
140 |
秦淮区(合并前) |
160 |
80 |
建邺区 |
220 |
110 |
下关区(合并前) |
180 |
90 |
江宁区 |
580 |
290 |
雨花区 |
200 |
100 |
栖霞区 |
280 |
140 |
浦口区 |
360 |
180 |
六合区 |
340 |
170 |
沿江工业开发区 |
180 |
90 |
高淳区 |
220 |
110 |
溧水区 |
240 |
120 |
附件1 《2013年度南京市教育案例、教育叙事评分标准》
附件2 《区教科室、直属学校上报市级文章目录》
附件3 《学校上报区教科室文章目录》
教育教学案例评审标准(试行)
一、教育教学案例具备案例的特征
教育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具体而言:教育教学案例是教学故事或教学片断。案例要叙述教育教学故事的起因、过程和结果的发展历程;教育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并非所有的教育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应有典型意义,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案例不能杜撰的故事,而是教育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
二、评分标准
1.一个好的案例必须包含一个典型的问题或问题情境——没有问题或问题情境不能算案例,问题或问题情境缺乏典型性也不能算案例。
2.一个好的案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中心论题上——要突出一个主题,如果有多个主题,叙述就会杂乱无章,难以把握住事件发生的主线。不要过分地渲染自己的个人情绪或情感,以免使案例的重心发生偏移。
3.一个好的案例描述的是现实生活场景——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应关注当前面临的疑难问题为着眼点,是近3年内发生的事情,整个事实材料应该与时代及教学背景相照应,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容易对案例所涉及的人产生移情作用。
4.一个好的案例应该讲述一个故事——案例必须要有完整而生动的情节。要能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等按照一定的结构展示出来,对于课堂教育教学案例来说,应该有学生围绕某一个讨论的中心问题表达他们不同见解的波澜起伏的过程性教学冲突。
5.一个好的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翔实。案例不是对事物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该是对事物所具有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案例提供的所有信息应是准确的、纪实性的,包括与案例相关的背景材料特别是第一手资料,也应作具体的陈述,因为背景材料中往往交待了问题发生的场景,隐含着问题形成的某些重要的原因。但要注意的是,背景材料的叙述不应该影响到对主要问题实质的把握。
6.一个好的案例应该包括从案例所反映的对象那里引述的材料——案例写作必须持一种客观的态度,因此可引述一些口头的或书面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材料,如对话、笔记、信函等,以增强案例的真实感和可读性。重要的事实性材料应注明资料来源。
7.一个好的案例必须理清问题的性质——案例所说的问题是何种性质?是教学策略问题,还是学生行为问题,或是师生关系问题?这是案例分析的关键,不要让纷至沓来的信息干扰了自己对问题性质的基本判断。分析要有一定的理论视角。
8.一个好的案例需要针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案例不只是提出问题,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具体措施,并包含着解决问题的详细过程,这是案例写作的重点。如果一个问题可以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话,那么最为适宜的方案,就应该是与特定的背景材料相关最密切的那一个。如果有包治百病、普遍适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案例这种形式就不必要存在了。
9.一个好的案例需要有对已经做出的解决问题的决策的评价——评价是为了给新的决策提供参考点。可在案例的开头或结尾写下案例作者对自己解决问题策略的评论,以点明案例的基本论点及其价值。
10.一个好的案例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及其内心世界——案例要揭示出案例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等。换句话说,要围绕一定的问题,展示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自身发展的心路历程。
三、评分表
序号 |
指 标 |
很差 |
较差 |
一般 |
较好 |
很好 |
1 |
问题、情境 |
2 |
4 |
6 |
8 |
10 |
2 |
中心、主题 |
2 |
4 |
6 |
8 |
10 |
3 |
当前的时空场景 |
2 |
4 |
6 |
8 |
10 |
4 |
完整的故事 |
2 |
4 |
6 |
8 |
10 |
5 |
叙述具体翔实 |
2 |
4 |
6 |
8 |
10 |
6 |
引述客观真实 |
2 |
4 |
6 |
8 |
10 |
7 |
理清问题性质和原因 |
2 |
4 |
6 |
8 |
10 |
8 |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
2 |
4 |
6 |
8 |
10 |
9 |
评价解决问题的办法的优劣及理由 |
2 |
4 |
6 |
8 |
10 |
10 |
整个案例能展现作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
2 |
4 |
6 |
8 |
10 |
总分 |
|
|
|
|
|
|
评审专家签名:
评分说明:
第1到6项:对案例本身的评价;
第7到9项:对作者评析案例,提出解决策略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的评价;
第10项:对整篇案例反映的“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自身”的过程的评价。
教育教学叙事评价标准(试行)
序号 |
指标 |
具体内容 |
很差 |
较差 |
一般 |
较好 |
很好 |
1 |
背景 |
(1)外部条件:教学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条件,时间,地点 (2)个体想法:教师开展该教学活动的目标、意图、设想和观点等 |
4 |
8 |
12 |
16 |
20 |
2 |
人物 |
描述个体(师与生)的原型、个性, 行为、风格和做事模式,他们过去的故事和早些时候的经验,当前的故事和处置事件时的经验 |
4 |
8 |
12 |
16 |
20 |
3 |
活动过程 |
贯穿在故事中的个体(师与生)的动作, 说明人物的思维、态度或者行为 |
4 |
8 |
12 |
16 |
20 |
4 |
问题和 现象 |
要回答的问题,或者要描述或解释的现象 |
4 |
8 |
12 |
16 |
20 |
5 |
解决方法及 结果 |
问题解决的方法、策略,问题解决的结果,解释引起个体(师或生)发生变化的原因,内在条件、感觉、期望、精神方面的调整,认识方面的变化等。 |
4 |
8 |
12 |
16 |
20 |
总分 |
|
|
|
|
|
|
评审专家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