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教学研究>>计划总结>>>>正文

江宁初级中学2010学年教学工作总结

发表日期:2011/1/28 14:35:19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306位读者读过

江宁初级中学2010学年教学工作总结

一、执行五严规定  规范办学行为

依法办学、依法管理,严格执行“五严”规定,坚决杜绝违法违规办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我校认真对照《意见》的各项要求,细化管理内容,优化管理措施,改进管理行为,将规范修炼成习惯。构建规范办学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水平。严格执行“三表”,开齐上足各课程。每个教室“三表”上墙,坚决杜绝假课表,采用校长室巡校、教导处巡课等途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教师课表执行情况,坚决杜绝随意调课、停课、占课等现象,开足上齐各门课程。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7小时。学校不分快慢班、重点班,严格控制学生课业负担,积极开展阳光体育和各项文体活动,建立和完善学生社团,开展各项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努力打造和谐校园。

二、聚焦常态教学  着眼有效高效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教学中总是会遇到这样的学生,课堂上踏实认真、一丝不苟,但考试时总是不出成绩,交流时孩子也很痛苦:“老师,每节课我都能听懂,就是不会做题”。分析原因:这些孩子上课的听和看,只是在欣赏老师的教学,就像不断在接受输入信号一样。而学习的最终是一个输出的过程,学生要会说出来、想出来、写出来。所以课堂的真正效果并不是老师讲了多少、讲得多精彩,而是学生想了多少、做了多少,是否针对问题在积极地思考。老子指出:“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一个教师若为的太多,就会造成学生的无为,造成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无为。

怎样才能从传统的常规教学中走出来? “师退而生进”,教师敢于大胆放手,变教材为学材,变课堂为学堂,变师长为学长,自己主动走下讲台,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分析问题;逼着学生为了课堂的精彩展示,必须课前高效预习、自主学习。开始时,我们提前将学案发下去,根据学案内容的多少确定登台展示学生的名额,并告知学生准备。这部分学生为充分展示自己,都提前做好了准备,查阅了资料,请教同学,还有同学悄悄来到办公室询问老师。第二天上课,大部分同学的表现都很精彩。后来,学案教学由原来只是简单对答案过渡到登台展示的学生与其他学生互动。登台展示的学生也由学习程度较好的逐渐辐射到不同层面的学生。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品尝学习乐趣、激发学习兴趣。本学年,我校参加课改实验的教师人人都开设汇报课,个个都参加校优质课竞赛。新课改实验中,我们修订了实验课的好课标准。我们倡导我们的课改课应是有意义的扎实课,有效率的充实课,有生成性的丰实课,是常态下的平实课,是有待完善的真实课。

三、立足校本教研  改进教学行为

校本教研是实践新课程的需要,是调动教师的能动性,保证教学改革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我校努力倡导教师将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为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搭建优质的教育平台。引导教师学做有心人留心身边发生的教育事件,善于反思自己和他人的教学活动。在新课程改革中,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我们开始调整自己的角色位置,尝试着用新课程理念打造新的教学行为方式。课堂上,师生相互讨论、平等对话的良好局面不断涌现,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参与的场面层出不穷。可是,当我们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1)、课堂探究过于泛滥

为避“灌输”、“填鸭”之嫌,我们有时不管学习内容和目的,一上来就要学生探究,而忽视了传统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比如体现事物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的知识通过听讲、阅读、理解等方式就能掌握而无需探究。无需探究的问题却要去探究,只会导致探究的浅层次与庸俗化。真正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在接受中有探究,在探究中有接受。将探究泛化,只能降低课堂的有效性。

(2)、表面热闹缺乏深度

有时我们的课堂气氛表面看起来异常活跃,但事实是盲目追求提问的数量,忽视学生对课堂参与的分析,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常规化的问答。这种看似互动,实际上却是用提问的方式在“灌”。或者一些活动体验,由于活动的目的性差,活动后无总结和反思,实则是一种无效和无价值的活动。

(3)、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有时我们只是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而对其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以小组讨论为例,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讨论的时间有时也没有保证,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就在教师的要求下结束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处在一个被动式的讨论中。对学生而言,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组织引导好,往往会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与想法,学习差一些的学生就会变成陪衬,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听众,在小组汇报时他们的意见也往往被忽视,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也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久而久之,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

总而言之,我们的一些偏激可能更多是为了和传统教学方法划清界限而导致的。但并不是传统的都是不好的,新课改是一种改良运动,而不是“改头换面”,我们更多要在传承和创新中寻求一个“平衡点”。因此对以上问题我们倡导改进新课改中教学行为:

1、讲授法是几千年来传统的教学方法。该讲的东西是一定要坚持讲授法,因为有的东西是老师在多年的教学中锤炼、总结出来的精华,学生可能在课堂上根本悟不到、通过活动探究交流也体验不到的,这时就一定要讲。 但是应反对满堂动,满堂放、满堂夸等表演性的虚化的东西,保持课堂的真实性,知识的科学性,老师的主导地位不能被削弱。

2、合作学习应让每个孩子有事可做。合作学习前应让学生清楚合作的内容、合作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合作的步骤和不同分工。不要让大部分学生成为"看客"。

3、课堂讨论要有内在的价值。讨论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学习方式,但讨论必须先有问题,而且问题应有一定的挑战性,有讨论的必要性,同时需要教师去关注学生讨论的过程、讨论的进程和讨论的有效性等。

4、探究活动更需要感悟提升。通过教师引导,组织学生概括总结,特别是知识的形成,如发现规律、找到联系等。虽然学习归根到底是学生的主动认知,需要开放的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但是学习不等于教学,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决定着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向、学习的程度要求,并负责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方面的指导。

四、加强队伍建设  打造学科团队

加强师德建设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培养良好的师德是兴校之本,加强师德建设,始终不渝地加强对教师的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职业观,学校必须保持育人环境的圣洁,教师必须保持精神家园的高尚,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学校党员行政抓住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的契机,率先垂范,为师师表。学校建立了教师师德档案,坚决落实“三要八不准”的具体要求,努力培养教师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精神,积极鼓励教师建功立业,从教育教学的工作中体验人生的幸福,从本职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教研教学中引领示范作用,年级组、教研组和备课组相互协调,相互激励,努力打造学科团队。我校围绕构建高效课堂这一主旨,组织青年教师上“汇报课”,中老年教师上“研究课”,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 本学年,我们先后邀请了国家级竞赛一等奖获得者、竹山中学的刘晨老师为全校教师作了“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专题讲座,江宁教师进修学校的解国祥老师作了“新课改下的有效教学”报告,区教科室的汪圣龙主任作了“友善用脑”专题讲座,我们又诚邀江宁教研室教研员李秀斌、陈冬、彭其生、李晓星、王仕林、鲁志远、王必闩老师到我校调研指导,和学科组全体成员进行了热情的互动交流。常态化的高效课堂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片、区各科教研活动和好课评比,我校先后有16人次在江宁片说课竞赛、好课评比中脱颖而出,获片一等奖,出线参加区里比赛,有五人获区一等奖,本学期有四人参加区优质课竞赛,获得区二等奖。有  63名学生在省市区竞赛中获奖。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更高学历进修,目前专职教师本科率为82%,学校教科研氛围浓厚,教师的学科论文、教学案例和个人课题有40余篇在省市区获奖,另有11篇论文在国家和省级期刊发表,二次在区教学校长参加的教学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2010届中考,我校由去年区排名第14位上升到第7位,上学期末,初一期终考试名列区第二名,初二名列区第十名,本学期期中考试我校初一、初二、初三在全区的排名分别为第二、第四、第六。

五、关注学生发展  倾力学法研究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的发展,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促使全体学生可持续发展。怎样正确地引领学生学习?“导学案”就成为整个学习环节中重要的载体。“导学案”的编写绝不能是几本资料的拼拼凑凑,而应结合我们的学情,能够在有效引导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强化知识系统。我们对导学案有以下要求:1、学案设计精美,能够与学生平等交流,情感激励。如用 “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鼓励学生及时完成演练。2、知识根在课本,只有将课本研究透,分析解决问题才能有分量和依据。在学案设计中我们设计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方法等,旨在引导学生重视教材,熟读课本。3、在相应的例题后设计“方法小结”,引导学生对待问题要养成回顾反思的习惯。

学案教学的难点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常规教学下,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因此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的关键。我们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引领:1、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2、大胆放手让学生独自学习。让他们自己读书,自己感受、观察、分析和思考,尽可能地摆脱对教师和他人的依赖。3、积极探讨问题,发扬团队合作意识。4、尊重个体差异,重视个别指导。我们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在学案的处理上,我们并不要求所有同学都全部完成,优等生借助工具书可以完成全部,中等的同学完成60%-80%,程度较差的同学完成最简单的、课本上一看就会的。但所有学案在讲完之后都要回收、检查。力争做到练必精,改必细,评必速,纠必透,盯必紧。对于问题突出的学生,在知识和学法上单独辅导。

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改课堂模式化,不够灵活。导学案习题化,“导”的设计不够。

(2)“五严”背景下,学生负担仍较重,学生既要完成导学案,又要做课本上习题、补充习题和评价手册上的作业,学生学的很辛苦。

(3)课时紧张,课堂 “放”开容易 “收” 很难,教学任务很难当堂完成。

(4)学生的注意力容易流失,一些学生似听非听,似懂非懂,学习不求甚解。

(5)、常态课精细化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6)、教科研和校本培训工作还需加强。

201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