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守护孩子的幸福感
发表日期:2012/7/11 21:03:59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886位读者读过
守护孩子的幸福感
身处假期,有时间静静拜读了美国理查德韦斯伯德的《守护孩子的幸福感》一书。韦斯伯德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教育学院的著名儿童心理学家,他对未成年人心理发展问题观察入微,始终致力于维护未成年人的利益。在这本书中他从关爱未成年人品格发展的目的出发、从心理学丰富的案例入手,对未成年人业已存在的品格问题条条缕析,揭示问题的本质,使父母和我们教育者直面并认清教育领域存在的误区。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就非常的喜欢。新教育实验强调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当然其中如何守护孩子的幸福感则我更关注。
幸福感就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而幸福感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
幸福感的追求是对新时代物质条件、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今天我们提出的一个新的话题。这几年我们学校在大力强调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在关注教师幸福指数的提升,而往往忽略了学生幸福感的提升,或者说也在注重学生的快乐成长,但重视程度仍然不够。
现在的学校教育如何去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如何去提升孩子的幸福指数,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好好静下心来认真面对与思考的问题。
观念决定行动,认识提升高度。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情感入手。情感是道德信仰与行为的根源,也是提升幸福感的前提。正面情感如同情、赞赏等有助于促进关爱与宽容;而某些负面的情感如羞耻、内疚等也保护着我们的社会——为了避免羞耻与内疚,我们便会遵循道德规则。这些情感还是人们进行道德学习的动力,它们能激发出更完美更复杂的道德信仰。
为此我们学校应该多开展些积极、健康、有趣的各类德育活动。有的教师总担心活动多了会影响到学习,会降低分数,会、、、、、、;我认为,活动的开展是必须的,它体现了新教育理念,它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享受到不同的成功喜悦,也可以使同一个学生享受到不同方面的成功体验,它可以促进和谐,促进发展;让学生在娱乐中汲取知识,在活动中总结与反思,在活动中不断培养正面情感,不断学会去应对负面情感及如何去消除,从而更加完善自己,在享受成功中去提升自己的幸福感,促全面发展,如校运动会中的愿不愿意参赛,如何面对这样的竞争,对获胜的心态,对失败的心态,对竞争对手的心态,对本班成绩、对其他班成绩的看法等等。正面情感培养好了,负面情感扭正了,我们的幸福感的重视与培养就可以迎刃而解。
其次,我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升学生幸福感的重要环节。和谐师生关系是指师生之间的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双方的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民主、平等这样的新型师生关系。它是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它打破了师生之间易产生的“心理对抗”,提倡教育的参与性、交互性、探讨性,尊重学生的人格,使教师从思想深处热爱每一位学生,信任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严格而宽容的和谐氛围中进行;和谐师生关系是师生活动的共同需要,这样有利于形成了师生在课堂内外交往方式的“友好界面”。相互尊重、严格而宽容的爱使学生喜欢也敢于向教师倾吐内心深处的秘密;教育教学活动中反馈的信息量增大,可信度提高;培养出的孩子懂得尊重他人,与人相处、协调的能力增强,也有利于学生正面情感的培养、负面情感的应对,粗幸福指数提升。为此学校应经常利用业务学习的机会强化教师的师德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再次就是和谐的家庭氛围是提升孩子幸福感的中心环节。在和谐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更具有安全感、归属感,性格也更乐观、自信、勇敢,遇到困难时不容易被困难打垮,也更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争吵、冷战、分离的夫妻关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则更容易出现恐惧、自卑、逆反、多疑等负面情绪。同时,孩子如果生长在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他可能会产生自责的心理,贬低其自我价值感。这样何来的幸福感?为此我们学校需要通过家校、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传授些家庭教育方法,建立稳定的和谐的家校联盟,共同促孩子幸福感提升。